時代遺物●嗶嗶嗶...嗶嗶嗶 Call機仲有邊個用? 係身份嘅象徵

時代遺物●嗶嗶嗶...嗶嗶嗶 
Call機仲有邊個用? 係身份嘅象徵

傳呼機是八、九十年代普及的通訊工具,但黎明一句「just to say hi」,傳呼機逐漸被手提電話取代,其身影亦與大眾的日常生活漸行漸遠。記者今日就去打聽一下,這件時代遺物的近況。

要尋找電子產品,第一站當然是手機集散地先達廣場。記者走了一圈,沒有發現傳呼機,但找到有30年維修電話經驗的「整機佬」黃維邦(Wilson)師傅。在他堆積如山的工具和零件下,果然有發現,他拿出了一部螢幕上還貼着保護膠紙、背後寫着中國聯通的傳呼機。Wilson說:「這部傳呼機是新的,沒使用過。當年傳呼公司的傳銷員,把傳呼機和號碼放在我這裏,給客人挑選及即時開台。後來該公司倒閉了,傳呼機也沒有收回去。」Wilson把電池放入傳呼機,「嗶嗶嗶」順利啟動,並顯示着1998年1月1日。不過師傅認為,傳呼機沒有收藏價值,「它只懂接收訊號,沒有發送功能,已被手機完全代替了,就連零件也不值錢。」

傳呼機是八十至九十年代普及的通訊工具,現時大家都用這款傳呼機,包括謝醫生。

人命攸關 訊號覆蓋較穩定

人人都說三年一個代溝,記者就拿着這部已沒落逾20年的傳呼機,在旺角街頭訪問一班00後學生,看看他們知否我手持何物。有人一看以為是收音機,有人誤以為是計步器,不過拿上手看清後也能說得出它是一部call機。00後當然未用過,不過仍能從周星馳電影或外國電視劇略知一二,亦有人在祖父母的家看過。但問到功能和使用方法,基本上都沒人可說出完整的答案,更不知道現時仍有人使用。

根據通訊事務管理局網頁,香港仍有一個「香港公共無線電傳呼服務營辦商的牌照持有人」──電訊數碼信息有限公司。另根據香港無線通訊服務的主要統計數字,截至2021年1月,公共無線電傳呼接收器現尚有11,201名用戶。不說不知,醫生是本港傳呼機的主要用家,所以大家都說:現在拿着傳呼機,反而是身份的象徵。

傳呼中心北移 姜濤變姜淘

記者拜訪了其中一位傳呼機用戶,港怡醫院心臟導管治療中心總監、心臟科名譽顧問醫生謝德新。謝醫生說:「醫生需要24小時候命,急症室病人或病房有事發生,都要立即聯絡醫生。流動數據網絡總會在某些訊號盲點接收不到,我會覺得很沒安全感,傳呼機可以彌補電話的不足。」雖然接收較穩定,不過謝醫生也說現時已經很少收到訊息,「我在1993年當醫生的時候便開始使用傳呼機,曾經想過不再用傳呼機,但一想到訊號覆蓋有問題,實在覺得很難放棄。」

記者跟謝醫生一起為傳呼台服務做了些小測試。首先,跟傳呼員說有急事找謝醫生,電話未完全收線傳呼機已響,所以在速度方面是值得一讚的;之後,留下稍長的訊息,跟傳呼員表示想問謝醫生,一向服用的心臟藥不知周末可以在哪裏買到。內容長了反應時間慢了,但內容準確無誤,傳呼員算是駕馭得到,不錯!

謝醫生突然憶起,有次到澳門進行學術交流,傳呼機竟然響了。他相信電訊公司覆蓋範圍包括了澳門,謝醫生懷疑因成本問題,傳呼中心已遷往內地。於是我們便試着使用香港熱門字詞,以姜濤之名留訊息。傳呼員說:「姓姜個姜,桃花個桃嗎?」記者再表示是「三點水」那個,傳呼員自信地回覆:「哦……淘寶個淘。」弄得記者一時不懂反應如何更正,因為心裏想着就是姜濤 的「姜」及姜濤的「濤」呀!測試過後謝醫生笑說:「姜濤這個名字這麼熱,香港人一聽,便會覺得是玩電話吧!由此可見,至少傳呼員不是『真.香港人』。」

call台打唔通 葛議員你喺邊

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後,謝醫生補充:「其實電訊公司好像不太注重用戶會否續約,在我看來似是在維持一個服務責任。」醫療團隊及紀律部隊是主要仍然使用傳呼機的政府部門,立法會議員都曾經以傳呼機接收由立法會秘書處發出的緊急訊息。翻查最新的立法會議員通訊錄,當中只有一位議員仍有傳呼機號碼,便是葛珮帆。於是記者致電葛議員的傳呼台,留言邀請她做訪問。很可惜,打了多次還是打不通。未知是否因為電話號碼荒,通訊事務管理局重編「7」字頭傳呼服務號碼為流動電話號碼,令客戶要更改號碼,所以我們才找不到葛議員。

謝德新自一九九三年成為醫生時已使用傳呼機,到現在還是機不離身。

向00後同學展示傳呼機,換來一句:「收音機?」

記者在Wilson師傅的手機維修店,找到一部後期的中港傳呼機。

跟傳呼員對答一輪才成功以「姜濤」之名留言,令人懷疑傳呼台員工不是香港人。

電訊數碼是香港現存唯一香港公共無線電傳呼服務營辦商。

寂寞收藏家的天地情緣 他和台姐有過約會

說了這麼久,還是得看一下這些時代遺物的真身,踏破鐵鞋終於找到了一位電子用品收藏者Mike。雖然靚電話號碼、舊手提電話、IBM ThinkPad、iMac才是他的至愛,但一問他有沒有收藏傳呼機,他即時展示出一大堆,「在收藏其他物品的過程,也順便收集了傳呼機。」由七十年代「BB機」、八十年代「號碼機」、九十年代「文字機」及第一代只能打出的「天地線」手提電話都有。他拿起一部長條形的Motorola初代傳呼機,認為是當中最珍貴的,「你看到後面都是刻着七位數字九龍區的電話號碼,起碼是40年以上的傳呼機。」

「現在的人拿着智能電話不停按,以前的人是拿着傳呼機不停按。」 Mike認為傳呼機根本是智能電話的前身,「(傳呼機)後期可顯示資訊,例如天氣、交通、突發新聞、股票資訊等。尤其是加入了股票資訊之後,月費好貴。如冇記錯,當年大概要200多港元。有些傳呼機甚至加入遊戲,就好像現在的手提電話一樣好玩。」

「聲線靚外表又文靜」

Mike對收藏品的準則,除了狀態良好和價格合理,還要「有感覺」。他說:「我會入手,是因為看到它們,覺得有故事在我腦海,覺得有一種歸屬感,便會想去收藏。」所以大部份收藏的款式,都是他當年使用過,卻沒有保存下來的。「應該前後擁有過十多款傳呼機,但我最喜歡最深刻的那一部,還未在我收藏系列入面。是透明外殼,晚上時使用會發出冰藍色的光,現在想要尋找也不容易。」

所說的感情,除了是對這部小小的傳呼機硬件,其實還包括和傳呼中心服務員的情緣。Mike回憶說:「可能我每次打的時候都是深夜時分,當值的人也比較少,通常都是同一把聲音接聽電話,會特別留意那位聲音悅耳的傳呼服務員。究竟她的樣貌和聲線是否匹配呢?心裏面有很大的問號。」他表示不知何時和那位傳呼員建立了默契,聽完訊息理應要收線,但久而久之開始閒談起來,最後更約了出來交朋友。「終於見面了!原來真的是聲線漂亮,外表也很文靜。不過沒用傳呼機之後,就沒有再跟她聯絡了。」他自言是傳呼服務的高頻率用家,覺得傳呼員跟他度過了不少日子,「尤其當工作辛苦和疲累,處於一個不高興的狀態,若聽到一把舒服的聲線,心情也會緩和。」

感情歸感情,實際層面上還是逃不了被時代淘汰的命運。Mike說:「大約10年前已經沒有使用實體傳呼機,不是我不想用,是因為根本沒有人留言,所以我已經沒有理由要保留傳呼機。」

當年還有配合傳呼機使用、只能打出不能打入的初代流動電話,圖為Mike的收藏品:和記天地線。

這一部是Mike搜尋多年不果,曾經最喜愛的傳呼機款式。互聯網

傳呼機是電子產品收藏者Mike芸芸收藏品之一,看着這些舊call機就可喚醒心跳回憶。

綠色貼紙是測試過性能良好的,可惜傳呼機不可「帶機上台」,只可當鬧鐘使用。

盛世三十年 你有冇用過?

【七十年代 長炮無顯示要覆機】

七十年代中,首部普及化的初代傳呼機「Beeper」音樂機,又名「BB機」,沒有任何螢幕顯示,只發出聲響提示使用者有人找他。機主須致電傳呼中心「覆機」,才能從傳呼員口中得知訊息內容。相片中銀色機身的Motorola Pageboy II當年俗稱「長炮」,背後刻着七位數字的九龍區電話號碼,相信至少是40年以上的產物。

【八十年代 數字機睇冧巴解碼】

八十年代,出現數字機,機頂加入液晶顯示單行數字。傳呼公司先為一些常見的姓氏、暱稱、地標、留言訊息等,設定數字代號製作「密碼卡」附在「數字機」上,讓機主對照數字與簡單的文字訊息。例如300是先生301是小姐;046姓李021姓陳;191-130-651,即「榮浩祝生日快樂」。

【九十年代 mon大可睇天氣打機】

可顯示中文的傳呼機於九十年代誕生,是香港傳呼業的黃金時期,傳呼公司不下十多間,當年只要識講廣東話懂得中文輸入法,也有可能擔任過傳呼員。隨着屏幕越大,顯示的資訊亦越多,如天氣、交通等,亦有鬧鐘及遊戲功能。

記者:鄭汝翹

攝影:林正言、周芝瑩、鄭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