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所料,公眾集會及遊行上訴委員會駁回支聯會六四燭光集會的申請,意味維園的燭海今年不再。上訴委員會解釋,當下疫情仍反覆,市民接種疫苗比率不理想,不能冒險批准大量人群聚集。而在決定公佈後,特區政府隨即發聲明強調六四燭光集會將被視為非法,任何人不得參與或宣傳,否則會被追究刑責,最高判監五年。在如斯政治、法律壓力下,支聯會正式宣佈停止宣傳六四集會,該會常委、成員及義工在當晚都不會以組織名義到場;秘書蔡耀昌呼籲市民重視安全,以各自的形式、方法悼念。
支聯會被迫停辦六四燭光集會雖令人痛心卻不讓人意外。近一個多月來針對六四悼念活動的有形無形壓力洶湧而至,既有自稱了解北京高層風向的政客、傳媒公開要求取締支聯會,把六四悼念說成違反國安法,威嚇說任何從政者入維園即DQ,市民入維園點燭光即拘捕,真是要多嚇人有多嚇人。
法院及法官同樣對類似活動發出嚴厲訊息,近期一再重判組織、參與和平非暴力集會的民意代表,以上星期五的「十一遊行」案為例,十名被告分別被判入獄14至18個月,幾年前同類罪名大部份只判緩刑或社會服務令而已。而在一連串審訊後,多位民主派、支聯會核心人物已成階下囚,包括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副主席何俊仁、民陣召集人陳皓桓、民主黨前主席楊森、社民連核心梁國雄……等。若果支聯會或其他組織今年繼續在維園辦燭光悼念集會,結果可能引來另一場大抓捕,令更多有心人被送進監獄,刑期可能更長。在這樣的情況下,支聯會不能不忍痛停辦燭光集會,不得不停止讓蠟淚灑在維園。
停辦六四悼念集會當然令眾多市民心痛難過,但今次決定真正打擊的不是支聯會或堅持六四真相的港人,而是香港的形象及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及信任。自八九年六四鎮壓以後,每年在維園點起的萬點燭光成為中國土地上對這重大歷史事件的唯一標記,而這片燭海更令國際社會看到香港的言論集會自由不變,讓全世界看到一國兩制如何保障香港的獨特性。
可惜,情況自去年開始急劇惡化;同樣和平理性的燭光集會被秋後算賬,變成一場大拘捕,令市民及國際社會意識到一國兩制、香港獨有生活方式大大褪色。到今年,政府及建制派軟硬兼施逼得集會停辦,令維園黯淡無光;這形同把國際社會眼中的「一國兩制」標記拆毀,令外界感到香港回歸二十多年來一直享有的自由、權利不再。對香港的聲譽與國際形象而言,還有比這樣的打擊更大嗎?
也許,特區政府、建制中人包括那些刻意遺忘六四鎮壓的人認為,施壓令六四晚會停辦可以淡化港人的記憶,洗刷不光采的歷史,丟掉他們眼中香港的政治包袱。只是,這樣的盤算肯定白費心機。三十多年來,香港市民每年積極參與各種悼念六四鎮壓的活動包括六四燭光集會,那份堅持及決心絕不是因為可以得到甚麼政治利益或經濟好處,而是因為我們都是這段悲痛歷史的見證人。
在1989年,我們碰上中國百年民主運動另一高峯,我們目睹優秀熱血的北京學生、市民為了反對官倒改革國家推進民主付出血的代價,我們目擊民眾的民主自由訴求被坦克、自動步槍扼殺,我們看到專權政體製造了另一場悲劇。面對這段悲壯的歷史,我們做不了甚麼,只希望為六四死難者及「天安門母親」討個公道,為歷史真相當好一個見證人,為民主自由保留一點燭光與希望。此所以三十多年來我們努力令維園的燭光不滅,令點點燭光成為心中的明燈,教我們不忘歷史,不忘是非黑白。
今年六四,維園也許無法再點亮悼念的燭光,大家不能再在維園一起高唱「自由花」、「血染的風采」……但市民肯定不會放棄自己的見證,不會放下對歷史真相及是非的執着,不會放棄對六四死難者及家屬的支援,並會繼續追究六四鎮壓的責任。
人民不會忘記,港人不會忘記!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