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布斯》富豪榜,用行業篩選對沖基金類別,就可以知道單靠投資炒賣致富的人在富豪榜的甚麼位置。一些知名炒家,例如是文藝復興基金創辦人西蒙斯,及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奧,兩人分別是對沖基金界別的第一及第二名,但在福布斯榜兩人卻只是排行第68名和第88名,就連香港超人李嘉誠和四叔李兆基的財富排名也在兩位明星炒家之上。可見累積財富最強的方法並非炒賣,卻是長線持有升值潛力的資產,因為後者才能有效地發揮複利效應。
供應量是否有限制,幾乎決定了一種資產的長遠命運。以股票為例,上市公司雖然可以增發股票,但需要股東批准,而且公司盈利增長創造的價值通常足以抵銷增發的負面影響,因此有價值的公司股票會持續上升。有限量供應的加密貨幣在保存價值這方面更為優勝,一方面加密貨幣已經擁有創造現金流的能力,而且總供應量不能隨便增加,甚至會定期銷毀。
股票尚有可能變成廢紙,因為大部份公司都在使用債務,萬一債主落雨收遮,公司有機會破產。但加密貨幣卻會跟隨着互聯網而永遠存在,因此加密貨幣生命力甚至比股票更強。某些財演因為比特幣不能取代美元而預測比特幣不會成功,這種看法十分膚淺,因為比特幣的定位根本不是要取代法定貨幣。筆者早期的文章也有提及貨幣的三大功能,而加密貨幣並不需要同時滿足該三大功能,只需要做到保存價值已很足夠。目前很多加密貨幣也具備收息功能,是一種很好的滾雪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