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世界,一堆腦袋聰明的商人總是不擇手段,近月中旅金控購入餘下安信信貸股權,就是一宗值得研究的商業併購,不約而同也隱見內地資本的「奇怪」手法,值得香港商界引以為鑑。
故弄玄虛,借刀殺人。「安信信貸賣盤」就是一個好例子 。從報道看到的是,2020年4月中旅金融控股有意放售安信信貸,而安信本來打算以6至8億美元賣盤,之後就出現「有心人」放風給彭博,把意向價格範圍擴大到5億至10億美元。
但往後一年,安信信貸的放售表面上看似不如人意,經歷過因疫情煞停放售、眾安(6060)子公司退出洽購,價值也越叫越低⋯⋯最後在2月有報道指新鴻基金融(086)即將購入安信之後,突然出現令人意外的結局!
官宣前兩星期,中旅金控忽然來一記回馬槍,由賣家變買家,出手購入安信股東York的股份,讓自己成為終極大股東,進行主要股東收購(major shareholder buyout),而作價有傳只是大約5億美元左右,傳作價較新鴻基金融低約5,000萬至6,000萬美元左右,算是執到筍貨。
此時大家才如夢初醒,原來真正想放售的從來也不是中旅,反而是美資基金股東York Capital Management Global Advisor LLC,中旅只是將計就計,順道「拖售」,而外媒最初所描述的中旅有意放售,只是假象。
借貸向來是一盤近乎穩賺不賠的生意,似乎中旅金控也不忍放售金蛋,就心生一計,裝作一併拋售,降低其他持貨者的議價能力,最終卻是真命天子。
最後分享一些從金融圈朋友打聽回來的數字,有指安信的資金盤約70億至80億元,每年純利高達7億至8億元,壞賬率僅約6%至8%,算是全行壞賬最低的兩間財仔之一。但留意返,這些數字均未查證。
說謊的人,無需要吞一千根針,不過被騙的人可能已經吞下兩千根針。
十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