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傢伙,打開平板電腦才察覺雖然片名四個英文字都懂,卻不知道究竟應該譯《昨夜在蘇豪》抑或《蘇豪最後一夜》先至配合劇情,也不知道香港發行商會不會異軍突起另起爐灶,換上吸引更多人入場的名字,只好按下不表,且待下回分解。檔期暫定年底,剛剛釋出的第一條預告片網絡瘋傳,快閃的畫面在手機芒看不清楚邊個打邊個,只肯定刀光血影,聲帶上一把女聲清唱《Downtown》教人毛骨悚然,喜歡嚇餐飽的觀眾胃口大開。我自幼膽小如鼠,基本上唔好呢味嘢,欣賞水平滯留在希治閣精心炮製的高級焦慮,徒子徒孫走明刀明槍大殺四方路線,通常敬而遠之,或曰冇眼睇。但這位蘇豪導遊是拍過《寶貝神車手》的艾加韋特,當然破例引頸以待,況且《下城》充滿青蔥的童年回憶,難得被粉刷一新翻撻,僧面佛面同樣具備號召力,巴不得能夠快點看到。
那是英國歌姬Petula Clark首本名曲,六十年代電台日播夜播,啟發了我對搖擺倫敦的憧憬。隔了三十年落腳巴黎,有一天看電視懷舊金曲節目,才發現原來她當年猛龍過江,在法國紅得發紫,不但甘斯堡為她寫的《La gadoue》街知巷聞,熟悉的英文歌也有法語版本,濃郁的異鄉人口音,比珍寶金更早征服海峽對岸的市場。最刺激的是,《Downtown》譯成貌合神離的《Dans le temps》,發音相近而意思迥異,讓我領悟翻譯除了師傅教落的信達雅,還可以選擇來個要仔唔要乸。潛移默化的結果,多年後一見艾慕杜華的《Volver》,東施立即譯作《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