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再禁16書 作者斥急表忠 探討城規《釋放香港》也下架

康文再禁16書 作者斥急表忠 
探討城規《釋放香港》也下架

【本報訊】香港禁書名單越來越目不暇給,香港人可以閱讀的文字則越來越貧瘠。有傳媒報道,康文署繼月初將港大學苑《香港民族論》、陳淑莊著作下架後,第三度以避免違反國安法為由,將16本書籍下架。新增禁書包括戴耀廷、朱耀明有份編寫的《公民抗命與佔領中環:香港基督徒的信仰省思》、學民思潮所著的《給穿過黑衣的人》,連探討城市規劃與環保問題的《釋放香港》也犯禁。

頭條網報道,康文署以檢討避免違反國安法為由,再次將16本書籍從公共圖書館下架。記者嘗試在香港公共圖書館網站搜尋16本禁書,發現全部已消失。搜尋結果大多顯示「沒有符合的檢索結果」,部份則只顯示其他同名書籍。

與戴耀廷、朱耀明合寫《公民抗命與佔領中環》一書的中大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得知事件後笑指「大劑喇!」他認為佔領中環是香港一段重要的歷史,「如果對歷史有個尊重,係咪應該要保留呢段歷史呢?」他續說,雖然各人對佔領中環看法有異,但公共圖書館的對象並非一小撮人,「公共圖書館要有個責任,無論係『藍』嘅、『黃』嘅、乜都好,都要顧及公眾整體利益同埋知情權」。

龔批評現時公務員和政府機構都害怕犯錯,急於表忠,「條線劃咗出嚟,但係咪需要去到下架呢?佢就係避免犯錯,即係驚唔夠『紅』」。他不擔心自己因為此書違反國安法,至於將來寫作會否避免某些議題,他說現時不少作者寫作時都會「諗多一步」,「自己都會問多個問題,某啲寫作、議題係咪應該寫,或者放低少少呢?」

禁書《打橫嚟講2:愛港不愛黨白皮書》作者、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形容,現時香港確實踏入禁書時代,「圖書館應該係免費閱讀,但𠵱家係冇咗閱讀自由,即係由唔知咩人審查完、做個把關先畀你睇」。他指出,其著作純屬一份傳統報章刊登的專欄合集,「嗰份報紙登嘅內容唔會去到好盡,根本唔係鼓吹反國家,咩港獨思想,嗰陣根本未有」。

龔立人

黎廣德

對讀者造成寒蟬效應

彭續說,康文署做法對作者、出版界甚至讀者均製造寒蟬效應,「2014年個個都爭住寫(社運),我點知20年後會唔會畀人秋後算賬?如果我係讀者,以前買過嗰本書,睇完收埋喺屋企,點知你會唔會上嚟搜到,又話我有事?」

自去年7月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康文署多次以避免違反國安法為由,將多本書籍下架。早於國安法生效數天後,康文署已將立法會前議員陳淑莊、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學者陳雲等著作下架。隨後於本月初,再將九本書籍下架,當中包括港大學生會學苑編著的《香港民族論》、政治評論家余杰的《納粹中國》、《卑賤的中國人》等。連同是次下架,由國安法生效至今,康文署已至少將34本書籍下架。

康文署回覆查詢稱,隨國安法立法,圖書館必須確保館藏遵守有關法例,當康文署發現館藏內容可能違反國安法,會以嚴肅態度處理,暫停有關書籍的服務,並與有關部門研究內容是否違反法例。至目前為止,共有34本書籍正按上述原則處理。對於下架書籍數目及名單、由誰人負責檢討書本內容等問題,康文署一律未有答案。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