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赤熱香港,蛾災氾濫。今年香港特別熱,夏日出外有否發現四季常綠的榕樹變成「禿頭」?原來本港多區出現朱紅毛斑蛾大爆發,幼蟲專門蠶食榕樹樹葉,最新已蔓延至大埔區。發展局承認,至少23棵古樹名木受蟲害影響。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分析,今年高溫和少雨天氣,加快朱紅毛斑蛾的生長,由以往一年兩次繁殖,增至一年三次繁殖。
記者:潘柏林
本港多區榕樹受蛾蟲影響,當中天水圍、屯門、元朗、上水、粉嶺都是重災區。以天水圍公園為例,大批榕樹都「禿頭」,康文署更圍起封鎖線提醒市民不要接近,記者上周在公園發現朱紅毛斑蛾成蟲和幼蟲,有保安形容,蟲害爆發高峯期,地下曾遍佈幼蟲,嚇得街坊不敢入內,近日公園已做了除蟲工作,亦斬去部份樹枝。
蟲害近月有蔓延迹象,大埔區議員劉勇威本月21日首次收到報告,在太和翠怡街發現蟲蹤。另一區議員陳蔚嘉亦說,太和邨、寶雅區、舊墟及太湖花園發現蟲害。劉勇威說,以往朱紅毛斑蛾在新界較北地方爆發,擔心會蔓延較南地區,「擔心會唔會推進到大埔市中心、甚至更南嘅沙田或者香港其他地方」。
發展局承認,今年受朱紅毛斑蛾幼蟲影響的樹木數目較往年有所上升,主要分佈北區、屯門、元朗及大埔。去年有11棵古樹名木受蛾蟲影響,今年已增至23棵,當中北區佔17棵、元朗佔三棵、大埔佔兩棵、屯門佔一棵。以新近爆蟲害的大埔為例,圍頭村遊樂場和汀角村兒童遊樂場的古榕樹均受蟲害。記者對照灰沙圍遊樂場一棵古榕樹,去年7月仍非常茂盛,今年5月已見「禿頭」,樹冠變得稀疏。
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指出,今次蟲害爆發,與天氣越來越熱有關,朱紅毛斑蛾在低溫時不活躍,一般過冬後在5月開始繁殖,今年卻提早至3月底已有成蟲出現,由以往一年有兩次繁殖,變成一年有三次繁殖。她指,今年乾旱少雨亦加劇蟲害,「其實昆蟲佢飛上去枝頂度繁殖,佢哋鍾意天晴時間。如果落雨呢,都會影響佢哋飛行能力,會阻止佢哋飛得更遠」。
發展局表示,榕樹因葉片減少而外觀變差,對整體健康和結構狀況未構成嚴重影響。防治措施方面,用肥皂水噴灑受影響的樹冠及於樹幹施放殺蟲劑,減低幼蟲數量。去年11月至今年2月蛾蟲結繭越冬期間,加強清除藏於樹皮或樹根隙縫、淺土層及落葉的蟲蛹。部門今年嘗試利用竹蓆、草蓆或麻布袋包裹部份樹幹作試點,捕捉在樹幹上活動的幼蟲。
許淑君解釋,麻布有幼細纖維,會將幼蟲卡住,工作人員就可以定期清理。她個人觀察,草蓆較滑,亦可阻止幼蟲向上爬,「我都見過啲蟲爬咗上去之後,倒豎葱跌返落嚟,亦都喺樹罅位見到一定數量蟲屍體,我諗佢都有啲效用」。她補充,姬蜂是朱紅毛斑蛾的天敵,有助抑制蟲害爆發,呼籲當局盡量採用環境友善的防治措施,避免使用高毒性的殺蟲劑。
她分析,按朱紅毛斑蛾的生長周期,現時處於結蛹階段,預計10至20日便可羽化,下一波幼蟲或在6月中出現,屆時便知道防治措施的成效。榕樹被吃光樹葉後,一般用儲備的能量生長樹葉,但每棵樹的健康情況不一,暫時難以判斷會否影響樹木健康。至於蛾蟲會否南移?她認為大帽山等山勢可阻隔朱紅毛斑蛾遷移,但不排除蛾蟲受人為活動影響,例如意外跌落至路人的背包,不經不覺就到達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