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有一集《花生漫畫》,內容講到Charlie Brown(查理布朗)很喜歡一位幼稚園老師,老師也很愛護他,他因此而愛上了上學,但是後來他發現老師原來有薪水,對他的愛原來只是建基於金錢,令他陷入崩潰,更反問如果沒有錢,老師就不會再愛他嗎?
在現代文明社會,一切都是等價交換,愛雖然是更高層次的精神關係,未必可用錢來衡量,但很多情況下,「愛」是可建基於金錢,而且只要有很多錢就可以,查理入世未深,未必明白凡塵的箇中道理。
尤其在教育事情上,不知多少研究都顯示,父母的背景和社會階級,主宰着小朋友學習好與壞,當然越有錢越見多識廣,子女的學習亦會更好,反之基層出身,隔代貧窮的機會就更大,而社會貧富懸殊越嚴重,制度越不公平,發生以上情況的機會就越大。
可是,最近中國竟然Charlie Brown上身,嚴禁教育機構賺大錢,聲言絕不能讓良心行業變成逐利產業,有意出手限制補習班收費,禁絕資本化運作教育事業,有指將禁止假期上課、禁教育機構上市。消息一出令大陸教育股全線下跌,線上教學平台「跟誰學」傳出裁員三成,字節跳動又傳將整頓教育業務,業界估計今年暑假將裁減逾10萬職位。
查理的初衷是希望得到老師無條件的愛,出發點純真可愛,但是中國官方推教育新政,表面上為減輕學生負擔,但內容卻只講錢。大陸網民都留言揶揄,到底政府明不明白為甚麼私人教育可發展蓬勃?正正就是正統學校的教學太差,師資不濟,一試定生死的制度下,父母惟有尋找私補幫助下一代力爭上游,擺脫貧窮的命運。
《花生漫畫》這故事,老師最後向查理坦誠有人工這回事,亦解釋因老師需要錢以維持生活,但不代表對學生的愛是虛假,而查理算勉強接受解釋。至於中國的小朋友,老師人工低又教得差,到底要如何解釋呢?
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