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尋味●日本人soul food 冇餡冇紫菜 100分燒飯糰 起焦有炭香

追源尋味●日本人soul food 冇餡冇紫菜 
100分燒飯糰 起焦有炭香

日式飯糰近年忽然變成很多香港人的comfort food,吃着吃着有身在日本的感覺。日本媽媽都喜歡親手做飯糰給家人吃,加上日本人做飯糰的文化已有2,000年歷史,飯糰就是他們的soul food。

媽媽飯糰是家常菜,燒飯糰則是居酒屋必備食物,將軍澳新派日式居酒屋「本店 Izakaya by K」有過百款經典日本菜式,其中一道就是日式燒飯糰。主廚梁錦聲(Ken)說,正宗的燒飯糰外面既沒有紫菜,內裏亦沒有餡料,講究的是飯糰外脆內軟的口感,還有餐廳調配的秘製醬油,以及慢烤過程中熏進燒飯糰內的炭烤香味。Ken指他們洗米的做法與日本人一樣,會先磨米,將每一顆米的表層都磨得光滑,每一顆米看上去都是半透明的,而且磨米的力度要陰柔一點,否則會把米洗爛。之後會浸泡約30分鐘,讓米粒充滿水份和更具黏性,燒出來的飯粒會更有口感。

【炭烤】 備長炭慢烤至外脆內軟,炭烤香味熏進飯糰。

加醬油木魚絲 備長炭慢烤

「本店」用自家秘製醬油為燒飯糰調味,與木魚絲一起加進飯中,輕輕搓勻後便可揑飯糰。Ken特別提醒,揑飯糰的時候手不能太濕,否則飯糰會容易散開。

Ken認為炭火慢烤是做燒飯糰最關鍵的步驟,餐廳用的是日本備長炭。備長炭燃燒時少冒煙,煙熏出來的味道不刺鼻,炭香濃郁。備長炭導熱性均勻,日本不少居酒屋也會用來烤串燒,有助保留肉汁又不易燒乾。「炭要排得均勻,燒到透紅時,就以炭火的熱度去慢慢燒。」Ken指待飯糰表面烤至金黃色起焦時,師傅會用手指感受其硬度來判斷是否燒好,非常講經驗和心機。近年,不少人會在家以氣炸鍋或平底鍋做「燒」飯糰,Ken則認為燒飯糰其中一個精髓在於炭香,「如果你用機器去做燒飯糰是沒有炭燒香味的,用炭烤的話,炭本身釋放出來的氣味會熏進燒飯糰裏面。」

【洗米】 輕柔地磨米,之後浸泡約30分鐘,令米粒充滿水份和更具黏性,飯粒更有口感。

【揑飯】 主廚Ken示範揑飯糰時手不能太濕,否則飯糰容易散開。

【醬油】 「本店」用自家秘製醬油為燒飯糰調味。

增飽足感BBQ必備 「象徵媽媽的愛」

居港日本人山本奈未(Nami)與熱愛日本文化的香港YouTuber唐曉楓(Bon)偶爾會在YouTube分享日本文化與趣事。Nami說日本人在居酒屋吃完串燒後,都會吃燒飯糰或冷麵作結,以增加飽足感;Bon笑說就像香港婚宴最後必定會出現伊麵和炒飯一樣,也是為了增加飽足感。Nami補充,日本人BBQ必定會燒飯糰,Bon和應指就如港人喜歡燒雞翼和腸仔一樣,是BBQ的必備之選。

對Nami來說,飯糰更象徵了媽媽的愛,「讀書時媽媽做飯糰給我吃,我覺得吃過之後就像為自己加油。」Bon好奇問,除了媽媽透過飯糰表達關愛,男女朋友之間又會不會呢?Nami靦腆地表示,她也試過為男生做飯糰和便當來表達愛意,不過她亦強調,日本男生基本上不會下廚,所以他們不太可能為另一半做飯糰。

雖然日本人都是吃飯糰長大,但Nami說他們大多不願吃別人媽媽做的飯糰,Bon同意,他解釋指,就像一家人可以不用公筷,但與其他人吃飯就要用公筷一樣,也就是親密度的問題。當然,出自專業師傅徒手揑的飯糰除外。

日本人從小吃媽媽親手做的飯糰,充滿關心與感情。

居港日本人Nami(左)和YouTuber Bon常在網上分享日本文化與趣事。

Nami介紹這款急凍日本燒飯糰,翻熱後雖不及居酒屋,但過過口癮也不錯。

三角形飯糰象徵心臟,亦有指揑成山狀是用來祈求神明保護。

三角形象徵心臟 從供奉神明到守護家庭

二〇一四年橫濱市都築區市歷史博物館舉行「大飯糰展」,展出了日本的最古老飯糰。據說早在彌生時代(公元前三百年至公元二五〇年)中期至後期,日本人已開始食用飯糰,考古學家在石川縣鹿島郡西町杉谷的文化遺蹟中,曾挖出三角形飯糰的炭化米飯。日本民俗學者柳田國男的研究認為,日本原住民族「利用三角形的外模製造飯糰,象徵心臟,供奉於神前。」另外還有一說,東京日式飯糰老店「おにぎり淺草宿六」指,傳說遠行的人會把飯糰揑成「山」狀,以此祈求獲得神明保護。

在筷子普及使用前的奈良時代(七一〇年至七九四年),米飯常被搓成小球狀,方便拿起;平安時代(七九四年至一一八五年),米飯開始被製成橢圓形,稱作「屯食(とんじき)」。至十五六世紀戰國時代,飯糰因方便攜帶而成為士兵的糧食。鎌倉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飯糰則多用作便餐,因為製作簡單,當時廚師只需確保製作足夠的飯糰,用鹽調味,不用考慮其他配料。到十七世紀江戶中期元祿時代,薄片紫菜開始在民間普及,更被廣泛使用來包裹飯糰,使它吃起來時沒有那麼黏手。七十年代便利店出現後,飯糰成為流行商品,發展出不同口味。現今,做飯糰是日本家庭主婦的基本功夫,她們會因應家人的口味做出不同的飯糰,充飢之餘,更多的是精神食糧。

橫濱市曾展出日本的「最古老飯糰」。

本店 Izakaya by K

將軍澳唐俊街18號The Parkside第一座地下G07號舖

採訪:陳曉欣

攝影:倫星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