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治化 - 左丁山

教育政治化 - 左丁山

特區政府高官不時批評反對派或持不同意見人士:「政治化」,孫中山講政治乃眾人之事,谷針唔谷針呢?其實亦係政治。最好笑係林鄭自己主持政治節目,畀汪阿姐問及演藝界選委數目減少,林鄭話汪阿姐問題係政治化!政治節目唔講政治,講乜呀,林鄭唔通係請汪阿姐上節目唱首「萬水千山總是情」或者「熱咖啡」?

DQ晒所有泛民議員當然係政治化,完善選舉制度更係政治化,未曾完善選舉制度之前,立法會已由全部建制派控制,做乜事都政治化,利用立法會嚟干預教育及撥款,破壞香港未來。教育受破壞,學生固然損失大,但蒙受最大損失者,一定係整個香港,香港經濟競爭力,社會創意,文化發展等,全部靠教育制度培養出質優學生,有分析力及獨立自由思想嘅學生,如陳寅恪所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過依家講呢句名言,唔知會唔會犯法呢?或者有啲執法人員唔識邊個係陳寅恪喎!

林鄭讀書咁叻,年年考第一,一定知道陳寅恪名句嘅,唔會配合一啲議員,阻撓立法會撥款畀大學、中學興建必需設施啩?前有中大興建醫學教學新設施(特區政府指示大學增收醫科生),後有華英中學,撥款要求備受建制派議員如梁美芬及麥美娟批評,政府順水推舟,收回撥款申請。究竟係政府議員唱雙簧,秋後算帳吖,還是依家議員有票在手,政府唔敢得罪佢地呢?

拖延硬件建設,日後有任何補救,只會犧牲了時效,但破壞教育理念,學生永遠受苦,社會損失無可估計。浸會大學剛因應時勢,宣佈下學年取消三個通識教育雙學士課程(歷史與通識、地理與通識、社會學與通識),在學言學,明知學生畢業即失業,仲辦呢類課程就係害了學生,浸會大學停辦呢三個課程,係聰明之舉。但深層原因自然係教育局將通識科政治化,將中學生2019年上街示威歸咎通識教育。於是秋後算帳,將科目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剔除着重思考分析時事部份,更不計分數,只係計「及格不及格」,令大學收生不再睇呢科成績。教育局目的係乜,就係廢除通識教育科囉,浸會大學有乜辦法唔停辦相關學生課程。政治化教育嘅結果就係鼓勵學生背答案,不注重中國近代史,對增加中國認識更無必要!這就是楊潤雄蔡若蓮想要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