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ERROR(翁梓銳)

抗疫ERROR(翁梓銳)

《花姐ERROR遊》首季最後一集,導演格仔Mike提到:「人生中會遇到很多哲學問題。」而在疫情肆虐的一年多,我每天也在思考,究竟是ERROR的電視節目,還是香港政府匪夷所思而又「日新月異」的抗疫政策,為我帶來更多可笑的荒謬。

去年年初 ,病毒由北方大陸洶湧襲來,全港大部份市民及專家醫護也深諳Polanski(保錡)「唯快不破」之道,只要「快、吞、轟」果斷封關,便可有效阻止病毒來襲,惟政府屢勸不聽。及後司長表示高鐵來港者不用填寫健康申報表,結果就如「死亡行星」一樣自己「食到應」,首宗個案便立即經高鐵由武漢傳入,為香港政府的抗疫荒誕劇揭開序幕。

或許抗疫初期,大家還可認為政府經驗不足,情有可原。至及後全民自救,撲口罩比撲MIRROR演唱會門票更困難,政府高官居然高呼「戴咗都要佢除番落嚟」,簡直將全港市民「焫焫焫焫焫焫着」,政府把市民ignited之餘,大家也學懂把政府ignore。大家本來以為只有「會考即使得最尾」,才會以為「用錯字眼不會死」。原來年年考第一或是IQ160皆乃「山草藥」,無論關於戴口罩、午間禁堂食致勞苦大眾日曬雨淋風餐於外、強制外傭打針,到最近之「回港易」政策,皆為彈出又彈、噏得就噏。至於推出完全違反醫學常識之全民檢測,勞民傷財之餘,檢測公司董事更以醫管局前高層之名大肆宣傳;加上承包被喻為「阿婆都唔吼」之所謂「阿婆回罩」,完全秉承「自肥可恥,但很有用」之精神。

當然還有完全違背邏輯而縈繞不散的「四人限聚」,再有更高深莫測之「六人食飯,四人限聚」及四人限聚暢遊主題樂園,簡直叫每日於金鐘地鐵等候轉車之市民,眼神比中了一噸啤酒的Dee哥更耐人尋味。再有,於疫情初期免費開放港珠澳大橋,到及後開放海外船員登岸引起大爆發,漏洞比「鳳凰不死鳥」的陷阱還要大,我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是高官自己,還是市民被迫做了「數字頭皮」。

政府認真事情荒謬處理

而國產疫苗未有證據適合於60歲以上人士使用,政府卻大力宣傳,簡直跟遊戲王193稱自己「冇出茅招」同出一轍。「快閃」形式的封區檢測,未能找到個案叫「成功清零」,找到零星個案就叫「成功堵截源頭」,絕對符合一向「公我贏字你輸」之遊戲規則,可憐有市民要以「包租婆」造型出現於新聞片段,電髮期間被強迫排隊檢測。

而失信於民的「安心出行」,竟於第三世界國家刷新下載紀錄,跟ERROR一樣「全球力捧 緬甸 越南 蘇丹 伊朗 冰島 新加坡」。及後隔離營中「粟米肉磚」,可能連ERROR四子會表示寧願食蟲、食清水咖喱,或者食辣麵,因為結果一樣因為食到要送院。

ERROR將荒謬事認真處理,為大家帶來無窮娛樂;政府不斷將認真事情荒謬處理,卻令市民被玩弄得體無完膚。面對朝令夕改而又「鑊鑊新鮮」的防疫政策,我們一班前線醫護都「用自己嘅方式,喺自己嘅崗位戰鬥」,都要高唱一曲「公司又要我地搞新嘅節目(Program),係咁OT我俾埋條命你好冇」,不過「for香港patients」,已經「變了做志氣bite」,大家繼續頂住。

翁梓銳

前線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