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視像晤美貿易代表 中美貿談試水溫零進展

劉鶴視像晤美貿易代表 
中美貿談試水溫零進展

中國副總理劉鶴昨日上午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通話,上一次雙方派貿易代表談判已是去年8月的事,今次只屬試水溫式的接觸。中國商務部指,雙方都認為發展雙邊貿易非常重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形容,雙方對話坦誠,戴琪提出拜登政府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指導原則等問題。評論認為今次是「先禮後兵,埋牙前的佈陣」。

根據中美去年1月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國貿易代表署與中國官員每半年舉行一次會談,討論協議執行狀況。按協議規定,會議應於今年2月舉行,惟中美關係惡化,會談延至本月才舉行。這次是拜登政府上台後首個最高級別的談判會談。今次對話也間接否認了北京考慮讓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代替劉鶴出任貿易代表的消息。

■劉鶴與戴琪會談,粉碎被胡春華取代的傳言。

美將人權問題擺上談判桌

中國商務部聲明指,雙方認為發展雙邊貿易非常重要,同意繼續保持溝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聲明指,戴琪討論了新政府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的指導原則,及目前對中美貿易關係的審視,同時提出了關注的問題。內地政治學者吳強認為,拜登政府已將人權問題擺在貿易談判桌,「我相信這是目前中國方面沒有做好準備的。因為它不僅涉及新疆的勞工產品,還涉及到整個中國的貿易體系及生產體系的重新調整」。

中國去年1月簽署貿易協議,承諾在2020年及2021年最少要購入約2,000億美元(約1.55萬億港元)的商品或服務。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採購額度仍未達協議要求,目前採購額度僅達目標的73%,最接近目標的是農產品,美國統計資料指進度為79%。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對美國商品的採購量下降了40%以上。

《彭博》引述消息指,中美較低級的官員本周二已開會,當時中方強調撤銷關稅很重要,是改善兩國關係的必要步驟。美國克萊門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稱對今次對話不感意外,美國本土也有聲音質疑「傷到中國之餘都傷到自己,所以越拖得耐越傾向在經濟上鬆啲」,所以換了新政府後,在互惠的純商業範疇會傾向「有得傾」。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認為,劉鶴與戴琪通話,更像是「先禮後兵,埋牙前的佈陣」,中美因應兩國角力早已各有部署,美國拉攏歐洲、日本等盟友,中國身兼政治局委員的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近日訪問俄羅斯,及歐盟成員國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

■戴琦首次代表美國與中國商討貿易關係。

埋牙前佈陣 各自拉攏盟友

劉銳紹指,未來要觀察兩國貿易談判「短兵相接時的實力」,但估計「美歐聯手也不會輕易打垮中國的經濟」。他以1999年強硬見稱的美國貿易代表白茜芙到中國談判知識產權為例,與時任國務委員的吳儀周旋也沒取得甜頭,「當時中國還未入世」。

此外,英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指,藍韜文昨日與中國外長王毅對話,重申英方對關於香港及新疆的情況,強調讓聯合國人權專家不受限制地進入新疆的重要性。

《蘋果》記者/中央社

拜 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