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台灣昨新增401宗本地確診,另增266宗校正回歸個案,令台灣本地確診個案首破5,000宗,全台累計5,584宗本土確診。昨日新增13宗死亡,再創單日死亡人數新高。最新確診者中不但有百歲人瑞染疫,新增的死亡個案甚至有年約40歲的女子,為目前最年輕的死亡個案。
據悉,死亡的年約40歲女患者自本月19日經採檢入住防疫旅館後,同日出現發燒症狀,25日不幸死亡。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坦言,像這樣突然過世的個案,目前還須更多資料調查其死因。包括這宗個案,昨共有三人分別在集中檢疫所及防疫旅館內死亡。
目前,中央集中檢疫所共收治1,577名確診患者,其中159人須送院治療,約佔10%。據陳時中指,集中檢疫的作用是在前端作為確診個案的安置場所,降低醫院壓力,另外在進行解除隔離治療時,也可以作為後方緩衝區,抗疫角色十分重要。
災情重災區台北的醫療資源持續緊張,市立聯醫工會、台大醫院院長已先後公開告急,市長柯文哲昨哽咽指:「大家還是要給前線醫護人員打氣!大家加油!撐住!」他提醒,市內的疫情固然以萬華區最嚴重,但其實各大行政區都有案例,全市的防疫旅館將達51家,可以收容約1,400名居家隔離、確診陽性民眾。
此外,自台灣這波疫情爆發以來,短短半個月已造成至少34死。由於部份個案在確診前已死亡,讓患者這種因「隱形缺氧」致死的問題受到關注。「隱形缺氧」是指部份確診者即使血氧已經明顯低於正常範圍,卻沒任何外在症狀出現,直至血氧繼續急速下降時就喪失意識死亡。台北新光醫院呼吸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建議,快篩陽性者應早晚量一次血氧;若是經核酸檢驗後確診者,應早、午、晚量血氧。
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亦建議,把血氧監測列入評估項目之一,快篩陽性者或確診者居家隔離時,每日症狀評估項目應包括血氧監測,如果呼吸速率超過30下,血氧監測已經低於95%,就可作為警示症狀。
有消息指,副總統賴清德曾在本月4日晚與一名確診者身處同一個飯店用膳,兩人甚至曾擦身而過,掀起防疫缺口的「國安危機」。不過,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回應指,賴清德當晚在福華飯店的單獨包廂用餐,而且其出入路線均有維安人員單獨管控,不存在「擦身而過」。
新黨宣佈,將召集律師團組「國賠民間隊」,協助受害者向應作為而不作為的無能政府索賠。新黨批評,當局在明知沒疫苗會引起更多人染疫死亡的情況下,卻在採購工作上毫無作為,造成有民眾染疫死亡,此舉已構成國賠條件。
台灣蘋果新聞網/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