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拜登又打又拉,文在寅半推半就(方圓)

蘋論:拜登又打又拉,文在寅半推半就(方圓)

文在寅訪美,是繼菅義偉之後第二個被拜登招呼的國家元首,足見印太地區外交與軍事,已上升為美國的國家戰略重心。

在此之前,美韓關係已沒有過往的密切,因為南韓在美中關係中騎牆,引致美國的不信任,美國的晶片技術明顯向台積電傾斜,使南韓的三星處於相對落後的地位。美國厚此薄彼,當然是擔心技術轉移的機密,被南韓洩露給中共。

今年4月初,美國與南韓舉行雙部長會談,會談剛結束,文在寅即派外長到大陸面見王毅,南韓在美中關係上首鼠兩端昭昭明甚。

站在國家利益立場上看,南韓這種態度當然無可厚非,但這種走鋼索的高難度表演能否成功,又不是由表演者本身決定的。

美國有評論指出,拜登政府並不期望文在寅像菅義偉那樣,在東海、台海和南海問題上有鮮明態度,兩國處境不同,不能強求一致。文在寅回國後,青瓦台的高層官員即對外表示:「關於這次韓美首腦會談的情況,我們正通過外交部等渠道與中國進行必要的溝通」,「中國也對韓國的處境表示理解」。

經營眼前利益 着眼於長遠

基本上,拜登對文在寅的訪問,用的是又打又拉的策略;相應於拜登的兩手,文在寅用的是半推半就的辦法。雙方都不走偏鋒,盡量向對方靠近,經營眼前利益,着眼於長遠。

文在寅帶了大禮去美國,南韓幾大高科技公司,落實在美國總計近400億美元的大手筆投資,用在晶片和汽車電池生產等項目。美國對晶片技術轉讓不放心,南韓就直接到美國投資,保證美國的晶片供應,又增加美國就業,怪不得拜登在記者會現場,請幾家高科技公司的主管站起身,當眾連聲多謝。南韓以此回報美國,又使美國放心轉移技術,可謂一舉兩得。

拜登對南韓高科技投資老懷大慰,不忘在疫苗問題上投桃報李。美國答應率先為南韓五十萬軍人注射疫苗,並將通過多家藥廠,保證南韓國民需要的供應量,此外,莫德納藥廠也授權三星生物制劑公司在南韓生產疫苗。在全球疫苗供不應求的緊急情況下,這也是籠絡南韓的有效措施。

借文在寅來訪機會,拜登特地在白宮安排一場儀式,為一位韓戰老兵授勳,並邀請文在寅出席觀禮。拜登志在提醒文在寅,不要忘記70年前那一場戰爭,當年若不是聯合國軍參戰,麥克阿瑟將軍在仁川登陸,南韓已經亡國了。70年後,同樣面對中共和北韓的武力威脅,南韓也要好自為之,別指望離開美國能活得下去。

文在寅也識做,在韓戰老兵面前半膝下跪,做足姿勢。

如一把刀頂在中共肚皮上

南韓是美國的橋頭堡,失去南韓,美國的亞太戰略即無落腳點,南韓的存亡,又繫於美國的護衞。美軍駐紮南韓,美軍的薩德系統是南韓的安全保障,美韓生死相依,彼此心知肚明,只是計較具體的利害而已。

南韓本身是民主國家,意識形態上不可能倒向中國,但南韓又不得不仰仗中國的市場,仰仗中共對金正恩這個壞孩子的約束,因此南韓對中共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離得太遠,只能虛與委蛇,且戰且走。至於美國,雖然心急,但牛不喝水不能強摁頭,美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加碼,長期經營,只要南韓不一面倒向中共,就暫時可以收貨了。

南韓地理位置重要,高科技實力強,但南韓的軍事力量卻無足輕重,美國真與中共在南海台海或東海開戰,很難指望南韓發揮甚麼作用。但南韓存在一天,美國就可駐軍,對中共來說,就像一把刀頂在肚皮上,周身唔聚財,動輒就會痛,因此,美國對南韓又打又拉,南韓對美國半推半就,這就是兩國關係上的規定動作。

一場戲演過,不舒服的只是中共。年來不舒服的事也太多了,蝨多不癢,楊潔篪正訪問俄國,他有自己要忙的事情。

方圓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