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績勝預期 小米多賺1.6倍 智能手機毛利率驟增至12.9%

季績勝預期 小米多賺1.6倍 
智能手機毛利率驟增至12.9%

【本報訊】小米(1810)趁華為手機業務走下坡之際,首季收入及盈利都創季度新高。小米季內收入達768.8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54.69%,經調整淨利潤更按年升1.64倍至60.69億元,而且智能手機業務的毛利率按年顯著增長4.8個百分點。

根據彭博數據,市場預期小米截至今年3月底的首季收入中位數為746.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中位數為39.3億元,小米成功交出超預期的表現,智能手機業務的增長功不可沒,其分部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69.8%至514.91億元,除了增長幅度是所有分部業務中最佳,對整體收入佔比亦高達六成七,比去年同期的佔比高了6個百分點。

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三

小米表示,期內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4,940萬部,較去年同期的2,920萬部多出69.18%,整體業務毛利按年升87.4%至142億元。其中,智能手機業務的毛利按年升1.7倍至66.34億元,拉動有關業務的毛利率由去年首季8.1%攀升至上季12.9%,主因是產品組合升級,且供應短缺下,所需的促銷活動減少。

小米引述Canalys統計,其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仍是第三名,市佔率為14.1%。單就小米起家的中國市場計,期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市佔率為14.6%。至於海外市場,已成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的支柱之一,Canalys統計顯示,它連續五個季度於西班牙的市場份額位列冠軍,在東歐地區連續兩季市場份額第一,並首次在俄羅斯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場份額達到第一,屬小米海外業務突破口的印度,則已是連續14個季度保持排名第一。

今年首季印度爆發新一波疫情,小米總裁王翔承認印度市場確實面對挑戰,但現時當地生產仍維持正常,雖然銷售受到一定影響,不過仍然可以在部份地方經網上銷售,有部份線下店舖仍有開店,未有計劃降低手機出貨量目標,會繼續關注印度疫情發展。

造車業務成股價動力

現時全球鬧晶片荒,王翔表示,晶片短缺問題是周期性,大約每四年會出現一次,而去年疫情加劇晶片荒情況,主要因為衍生在家工作等不同的市場需求,估計今年仍無法解決,但對小米而言,這不是個重要問題,亦不影響其電動汽車業務,因為電動車研發需時三年,相信屆時原材料短缺問題已經解決。

安里證券研究部董事湯麗鴻指,市場事前擔心小米手機出貨量會因印度疫情放緩,惟出貨量沒下跌,業績超預期,有望支持其股價達29至30港元,但因為小米股權回購、獲美國解除認定為「中國軍方公司」及重回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等好消息已盡出,加上內地分店達5,500家,料中國業務已踏入成熟階段,相信要待小米在造車的新業務有更多實質進展,才能為股價帶來突破動力,暫時未見長期突破30港元的條件。小米昨日隨大市升1.4%,收報28.1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