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說不出心聲,只能靠通信維繫。爸爸說,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媽媽問,你自由之後,我們第一餐吃甚麽?兒子不敢說剖白,但仍寫滿一張信紙。信中的一筆一畫,是他們在逆境中的盼望與堅持。
爸爸以前每星期都會與太太寫信寄往沙咀,希望讓兒子藉着文字了解外界和排解孤獨。尤其在香港疫情高峯那段日子,沙咀每個月探訪限額被減至兩次,兒子被迫與家人長時間分隔,文字就是他們一家僅有的交流方式。爸爸的信言簡意賅,他簡單分享自己的旁聽師日程,還有他對兒子自豪。他寫道:「呢段日子,我睇到你長大好多,嗰人成熟咗,你的堅強意志,令我刮目相看,亦係意想不到。」
媽媽的信,帶着一點童趣,還有不少手畫的emoji。字裏行間,媽媽最盼望與仔女食一餐飯,「你回家時,我們吃甚麽好呢?哥哥一定喜歡吃。」媽媽寫道:「要堅持,才有明天,路是人走出來的,不要害怕。」尾句再加送四個心心。
兒子的信,寫滿一張A4紙,只談別人的案件,隻字未提自己在沙咀的生活。在勞教中心服刑那段日子,他仍一直心繫外面的手足,密切留意法庭新聞。他最希望,自己的艱苦經歷,可以為他人帶來啟示:「始終我𠵱家身在其中,可以用我𠵱家嘅經歷、生活、過程去話返畀佢聽⋯⋯我想盡量(開)解佢,唔該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