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入境處計劃於各口岸引入「容貌識別」e-道。根據入境處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入境處稱要因應疫情善用科技提升服務,其中一個方向是擴展「容貌識別」的非觸式e-道。日後市民在各口岸及管制站,除了用現時傳統櫃枱和e-道外,亦可選擇用容貌識別技術自助辦理出入境手續,代替現時的指紋識別,入境處期望本年底陸續投入服務。有團體關注有關數據會否分享予本地以至外國執法部門,擔心港府借此發展出一套監控系統,促政府詳細交代容貌識別技術的使用範圍。
入境處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容貌識別e-道服務是「可選擇性」,若市民選擇用這項服務,只需要用智能身份證或個人流動電話產生的加密二維碼進入e-道,望向鏡頭就可由系統核實容貌,過程中不需要接觸共用指紋掃描器。入境處指容貌識別e-道可讓市民自助辦理出入境手續時,減少接觸共用設備,帶來更快捷、方便和衞生的出入境服務。
目前入境處亦有容貌識別出境服務,2017年入境處推出「離境易」服務,持合資格護照的旅客可以用e-道透過面容識別自助辦理離境手續,但香港居民出入境e-道並無容貌識別技術。
民權觀察發言人王浩賢表示,疫情下非接觸式確認服務乃大勢所趨,惟容貌識別技術有私隱隱憂,關注有關數據會否分享予本地以至外國執法部門,擔心港府或藉此發展一套監控系統,促政府詳細交代容貌識別技術的使用範圍,並承諾未來會持續容許市民自行選擇是否使用此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