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月的15日,金鐘太古廣場都會有市民放上白花,紀念前年6月15日穿着黃雨衣從四樓墮下身亡的梁凌杰。相隔近兩年,死因庭昨日就梁凌杰去世一事定下結論,陪審團一致裁定梁死於不幸,意味不認為梁是自殺,亦非意外身亡。但十天的研訊,法庭只能將證人供詞、遺物等逐塊碎片拼湊出當日發生的事,最終沒有認識梁凌杰的人出席研訊,有關梁的為人、嗜好及想法等仍為缺失的拼圖,梁突然爬出棚架的意圖仍是不解疑團。
梁凌杰當日明顯帶着政治訴求現身太古廣場,穿着寫上「心灰意冷、撤回惡法、黑警冷血、林鄭殺港」字眼的雨衣危站,裁判官高偉雄強調,法庭無權要求政府改善政策上的問題,例如可否就特定議題立法,雖然梁帶着這個訴求危站,但這是梁的動機,死因庭就此不予考慮。
十天的聆訊,死因庭留給死者家屬的座位始終空無一人,旁聽市民寥寥可數,「黃衣男子」成為梁凌杰的代名詞,法庭先後傳召22名證人,梁的家人原本也在證人列表。他們曾五度透過律師追問警方調查進度,亦希望盡快召開死因庭,惟前年8月,他們向警方錄取口供後兩天突然離港,無出席今次聆訊,亦沒委託律師代表,死因庭因此需靠警員舉證及確認梁凌杰就是「黃衣男子」。死因庭按事發時序,傳召接觸梁的地盤主管、到場談判的警員、「一心想救人」的鄺俊宇及參與搶救的消防員等。他們作供時,研訊主任幾乎都會問:「你知道黃衣男子姓甚名誰?案發前你認識梁凌杰這個人嗎?」證人一概稱:「不知道,不認識。」所有出庭的證人,沒有一個認識梁凌杰。
研訊主任呈上大堆資料,包括梁早在6.12金鐘衝突當晚用手機寫了一篇題為「心灰」、摘要為「惡法殺港」的隨筆;梁分別於6月13日及14日曾在Google搜尋「旺角跳樓2019」、「金鐘跳樓」、「旺角過夜」及「反送中英文翻譯」等字眼,另用手機拍攝已寫上訴求的黃色雨衣,及寫有「反送中」等字句的橫額。但正如裁判官引導陪審團時說,梁6月15日除穿着該黃色雨衣及掛起橫額外,並無透過口述或發訊息清楚表明有自殺意圖。墮下前,梁已危站接近五個半小時,警方亦慢慢接近他,陪審團可推論梁當時是否覺得自己無法久留,擔心警方會將他帶返地面,令他不能表達訴求,才別無他選地爬出棚架。
當日接觸過梁的證人均形容他沉默、平靜或零反應,其間只因有警員走近,梁才用𠝹刀指着自己頸部叫警員「走開」。談判組警司林景昇也說一度出現曙光,指梁曾自行放下𠝹刀,又點頭表示同意離開危站處,甚至答:「我自己(落嚟)。」梁更撿起林拋給他的樽裝水飲用,反映梁仍關心自己生理狀況。林直言,這些反應與自殺的行為並不脗合。梁的背包事後被發現有一樽水,背包旁放有杯麵。在場人士一度以為梁有很大機會願意下來,但梁突然爬出棚架。
林景昇指,梁爬出前曾凝視手機約半分鐘,故他猜手機內或有內容使梁改變主意。旁聽人士都寄望鑑證科警員在警方解鎖的手機找出端倪。
可是據呈堂證供,手機根本沒任何刺激性內容,梁當日只曾回覆一名女友人,內容只是讚對方剪髮後「靚靚」。他另有一個名為「四會廣寧同鄉里群」的群組,有成員於案發日轉發陳健波「收成期」的言論,有人分享題為「今天小島已沉沒」的文章。但梁不曾回應任何群組,亦不知他曾否讀取訊息。
最奇怪的是梁的手機不但沒安裝任何新聞媒體的應用程式,當日亦無任何網上瀏覽紀錄。大家無從得知梁究竟是沒有看過任何新聞及網站,抑或已刪除所有紀錄,亦不知有關紀錄究竟何時刪除,法庭並沒有相關專家證供就此講解,警方亦沒交代曾否調查。研訊中衍生的謎團不會有答案,但研訊終結的意義,猶如為事件畫上句點。陪審團最終只建議所有企跳事件統一由警方指揮,以免混淆,及建議消防處研究增購其他高空拯救工作的工具及裝備,例如適用於香港地區面積及體積較細的救生氣墊,及在工地圍封範圍列出嚴禁進入的警告字句。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