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這個被稱為「天水圍城」的地方出生、成長,然後成為了今天的他。羅子維覺得社會運動始於中環、銅鑼灣、旺角,卻必須回到社區,天水圍作為新市鎮,規劃設計一向為人詬病,缺乏公共空間和社區連結,他卻說雖然設計差,但在此成長的這一代有着非常強烈的歸屬感。
「天水圍好悲情好慘?但係有一種獨特嘅精神,尤其體現喺選舉中,有好多前衞同大膽嘅諗法。」這種團結,大概源於自成一角的地理位置,放諸香港,他覺得情況相似,「香港都有好多問題,所以我哋經歷共同苦難,造就咗共同體嘅意識,會一齊解決問題,唔會退縮,先有咁多自發民間組織出現」。
到處還能看見被覆蓋的塗鴉,彷彿告訴人們,事情從未過去,「天水圍人會記得,因為大家一齊經歷過。自己選出嚟嘅議員被還柙,就好似成個社區都被囚禁咁」。社區問題當然要處理,但他覺得「開站師」更應把政治議題帶入社區,引起更多討論,「接觸更多街坊,返社區深耕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