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TVB影響力巨大,飲食節目橫掃二十年:肥媽食好D、鼎爺廚房、吾淑吾食、May姐有請、兄弟大茶飯、主場爭霸、疫境廚神⋯⋯做了上千個系列。
連小時見識過大躍進大飢荒之中國大股東黎瑞剛主席終也頂唔順TVB這樣玩盡中國小農口腔期DNA,大罵「電視不能天天造菜」,怒下「限廚令」,像耶穌進聖殿將小販的攤檔一一踢翻,一把將各影棚的鍋爐砂煲碗碟,乒乒乓乓的掀翻掃場。國家出手,令人鼓掌稱快。
TVB洗腦運動,加Selfie流行,全民荼毒,港人不分階級富貧黃藍,由KOL教書匠到香港秘書空姐清潔阿嬸,一機在手,濫拍狂selfie,社交媒體不斷分享餐飲食物,形成「口腔期民粹主義」。
飲食藝術只可由極少數專家來壟斷:如鄧達智和李純恩講這科,中接蔡瀾、上承吳魯芹和梁實秋,大江南北,由清末民國到南洋日本,須或三代富貴,或四海縱橫,方有發言權。
正如聽「月亮代表我的心」須鄧麗君。珠三角遍地夜總會三陪小姐抓起咪高峯唱半首,土豪大叔接過來勾肩搭背的唱完——飛圖MV螢幕歌詞一行紅色、一行綠色,這是男歌手與媽咪耳語兩句後暗中向女歌手塞張房咭之前的友誼warm up,是另一種行業,連劉三姐阿詩瑪在山水間與男人的山歌賽唱也不是,何況西方標準的音樂會。
我告訴即將移民英國的醫生和律師朋友,拜託:住在外國,盡量融入主流,洋人無狂拍食物之畸癖,故酒家聚會,須忍手哄拍食物復上載群組,我曾目睹有師奶不慎,手機跌入一大碗豬肺湯。
閣下二等公民日子過得無聊,人人知道,而且省吃儉用的不必菲林,但美國人發明的i-Cloud雖空間宏大,若都用來填塞食物照,文明恐無進步。況且時移勢易,再分享列治文皇朝酒家那隻乳豬全體照,也做不成小妹妹包圍的文貪會前德高望重的主席簡而清;再上載一百張僻居小鎮和黃面婆一起撚手做的那個家庭梅菜扣肉煲,色彩濃烈,雖資訊音像無國界,能轉型為元朗大榮華飲食KOL滔哥的機會,隨着TVB中國老闆發怒,亦不幸已大大降低。
亦舒也住在北美,從未用社交媒體拍老姐她今天替女兒炮製了什麼菜。亦未聽說溫哥華新城餅家餐廳老板娘Susanna送一個免費菠蘿包而覺得很幸福,在Facebook通告全球書迷。
董橋四十年前在倫敦Charing Cross Road逛舊書店,發現狄更斯小說Bleak House一八五二年初版硬皮本時,還沒有Apple手機,否則我會央他即時拍一張照片,擲傳來賜與小弟一賞。
因為,I am quite confident that董先生不是口腔期那型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