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變臉上社交網,網絡世界有許多擺明車馬的「身份遊樂場」遊戲,表表者當數2003年問世《第二人生》(Second Life),15年前引起主流傳媒關注而爆紅一時,吸引了一批忠實的玩家經營虛擬人生。直至2018年,《第二人生》每月還有35萬新登記用戶,活躍玩家大概仍有90萬戶。
名副其實,《第二人生》可讓玩家化身成任何角色,有人想逃避現實,展開另一段甚至多段的全新人生,但亦有人相反,每日廢寢忘餐的目的,便是要延續真實人生的興趣,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事實上,在這個虛擬遊戲中,玩家除了可選擇從真實中割裂,也可把兩者重叠。
英國玩家梅里(化名)便是從《第二人生》充實了原來的人生,她12年前在遊戲中認識了現任男友湯姆(化名),這段虛擬關係在現實中也修成正果,二人甚至在遊戲內共同經營了一家主打另類音樂的俱樂部。美國玩家史蒂夫也在遊戲的健身室內認識了一位好友,他坦承當中的運動是虛幻,但友情卻是真摯的。
近年要數快速崛起的模擬遊戲,不得不提日本任天堂的《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研究生托德認為此個性化遊戲,不但可讓玩家體驗新角色,也可以讓他們從中更加認識自己,例如他過去絕不會打扮成武士或美式足球員,但透過遊戲中島民所送的服飾,也令他開始對這兩個獨特造型改觀,覺得不妨在現實中試試。
Mic網站/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