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股份被凍結當日,《台灣蘋果日報》宣佈印刷版本last day。由於消息太震撼,所以瘋狂洗版,慢慢很多人都忘記,除了政治可以KO一個商業機構之外,市場都可以。
政治和市場之間的分配優劣,是我小時候就已經接觸的意識形態論戰,有時歷久常新,最近查太說香港要放棄相信以前舊有的範式,要改為相信大政府小市場。在某國的標準,你不一定要抗爭才算反動,你不一定要叫過波瀾壯闊的口號,才算反政府,假如你在自己的專業範疇做得好做得出色,不用跟權力核心交手都有獨立自主的生存能力,這樣已經構成反動。這就是現在大政府小市場的範式。
我們現在見到所有營運科網平台巨頭的中國商人,全部就是愛國愛港,但為甚麼他們依然面對莫名其妙的監管打壓?那就是在於他們營運的生意有獨立生存的能力,螞蟻金服可以繞過國家直接控制的銀行系統,騰訊(700)的遊戲改變了意識形態的宣揚方式。
不是立了新的法律或者暴力衝突消失,所有嘢就回歸到2019年8月之前的和諧狀態,有些事情已經改變了。假如現在你做香港特色的流行文化,包括文藝創作、運動、音樂、電影,而又做到有聲有色的話,本身就已經很危險。對於最近一些流行文化的現象,我是從這個維度切入,這兒沒有任何價值觀判斷,客觀來講,有一些狀態始終都要面對,避不了的,因為,大家依然要在香港生存。
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