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和港人一起緊守崗位

楊森:和港人一起緊守崗位

【本報訊】被告當中,不乏年逾半百、頭髮斑白的民主老兵,秉持「和理非」爭取民主,其中民主黨的楊森和單仲偕更獲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對社會的貢獻毋庸置疑,楊森承諾「我會留守本港,和港人一起緊守崗位」,鍥而不捨地以和平方式爭取民主、人權、自由和法治。兩人的黨友何俊仁,辯方重提他當年與中聯辦商討政改,成為眾矢之的;又曾兩度遇襲,一生可謂飽受爭議,但毫不動搖他以和平方式爭取人權。

民主黨何俊仁(69歲)、楊森(73歲)和單仲偕(61歲),昨皆由大狀布穎琪代表求情。布引述案例指,「和平示威是民主社會的基石」,本案被告不論煽惑他人參與集結抑或組織未經批准集結,意圖從來都只涉及和平示威,強調和平與暴力示威之間確有界線,當日的暴力事件發生之前,示威有序、和平,就連警方也沒有介入,望法庭慎重考慮個別被告的行為,否則判刑會造成寒蟬效應。

大狀指何楊單為公義奉獻一生

布指三人多年來堅守溫和的政治路線,又曾擔任多項政府公職。其中在港大執教鞭的楊森,投身教育事務及社會服務多年,尤其是服務基層市民;曾任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現為區議員的單仲偕,在其專業領域貢獻良多,兩人獲頒授銀紫荊星章。布又提到,民主黨2010年獲邀與中聯辦商討政改方案,時任黨主席何俊仁亦有參與,最終就政改投下贊成票,惹來其他泛民主派人士的猛烈抨擊。

布總結指,何俊仁、楊森及單仲偕過去為社會服務及公義奉獻一生,判處三人坐監不會有任何益處,懇請法庭判緩刑。

此外,同屬民主黨的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53歲),獲前上司、前立法會議員劉千石及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等撰寫求情信,劉稱讚蔡是一名溫和、理性、專注社會政策的人,為弱勢社群爭取公義;張炳良同樣稱讚蔡為社會公義及改革奉獻良多,秉持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其代表大狀潘定邦強調,蔡雖然承認組織未經批准集結,但其參與可謂微不足道,更是集結開始後才出現,罪責相對輕微。

潘並指,蔡去年3月曾公開要求政府調查拒接待內地人的餐廳,為此備受批評,但他仍堅持立場。由此可見,他所爭取的公義和權利不僅限於港人,而是所有被歧視或被剝削的人,包括內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