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過去31年從沒缺席六四燭光集會的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叫喊「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多年,昨在親撰的陳情信中訴說他苦戀的愛國夢。八九民運改變了李卓人的一生,自此他為中國民主自由掙扎前行。他自言,若然愛國等於愛黨,聽黨話便一切易辦,但他選擇活在真相,堅持己想,愛國是愛人民,「這是我揀選的民主路,多年走上街頭的初心和承擔」。
李卓人(64歲)在陳情信中憶述,1975年他入讀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受「認中關社」學運思潮的衝擊,開始思考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不斷反思「中國往何處去」,種下往後40多年承擔中國前途的種子。
後來八九民運改寫了李的一生,當年他帶着捐款到北京聲援學生,目睹坦克車和運送屍體的三輪車,聽着槍聲,及後被拘留,經歷了人生最懼怕的三天。「我從中國民主希望的高峯,跌到絕望的谷底」,但大家沒有放棄,從谷底爬出來,為中國民主自由掙扎前行。
自此的十一國慶日,他只有痛心疾首地吶喊着,「沒有國慶,只有國殤」。案發當天,他一如既往走上街頭,要求平反六四,建設民主。他坦言:「這是我的苦戀,愛國是那麼沉重。」
中國政府不斷鼓吹「愛國者治港」,李不禁反問,誰是真正愛國者?如果愛國就是愛黨,那就輕鬆很多,只要跟着中共走,服從黨的說話便可,但他選擇活在真相。他認為國家的功能在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尊嚴,而不是控制他們的思想行為,「這是我揀選的民主路」。
同樣爭取民主多年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72歲),資深大狀夏偉志透露他年輕時從內地來港,起初在工廠打雜,但工作勤奮,及後創立服裝品牌佐丹奴,是著名商人。黎及後專注媒體發展,旗下的《蘋果日報》至今廣受讀者歡迎,他不但對傳媒行業有貢獻,更帶動行業的經濟發展。大狀強調,黎當日只是行使和平示威的權利,從沒意圖鼓吹暴力;他勇於認罪,承擔罪責,「而在可預見的將來,相信他會一直服刑」,望法庭考慮將本案的大部份刑期與之前8.18和8.31案同期執行。
案中唯一女被告何秀蘭(66歲)與李、黎一樣,因8.18遊行案而正在服刑,代表大狀吳宗鑾透露,何就任立法會議員八年間加入超過150個法案委員會,是最勤力的議員之一。她在親撰的陳情信中指,假若人民不敢出言制止政權犯錯,腐敗勢將滋長,甚至文化大革命與猶太人大屠殺等反人類惡行也難被阻止。何直言過去兩年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互信被嚴重破壞,實屬不幸,「我們必須堅信和平的理念,信任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