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快手(1024)今年3月底止首季收入、毛利及電商業務都有不錯增長,但在不斷燒錢下虧損亦相應擴大。首季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經調整虧損淨額按年擴大13.2%,至49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則按年升36.6%至170億元。快手此份成績表算是符市場預期,惟每月直播付費用戶平均收入則按季放緩11%至46.1元,值得關注。
快手昨日放榜前遭市場力沽,收報232.2元,全日跌3.2%,跑輸恒生科技指數;相較2月高位417.8元,更已累跌44.4%。
快手首季的平均日活躍用戶(DAU)逼近3億,按年增長16.6%;每位日活躍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99.3分鐘,較去年同期多14.1分鐘。平均月活躍用戶(MAU)則按年升5%至約5.2億。
兩大主要業務收入南轅北轍。每年首季普遍被視為廣告行業的淡季,惟快手的線上營銷服務收入按年增長1.6倍至86億元,首次貢獻公司總收入超過五成。
相反,直播業務收入按年減少19.5%至73億元。業務收入下跌的原因是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減少至5,240萬,而去年同期月付費用戶為6,700萬。另一部份原因是今年首季大眾恢復正常生活模式,在線上活動花費的時間減少。
其他服務收入為12億元,按年快速增長5.89倍,主要受電商增長所推動。
期內電商交易總額按年升2.2倍,至1,186億元。首季公司進一步加強閉環電商能力,並鞏固基於社交信任和內容的電商平台的獨特定位。
快手首次在財報中披露海外業務的發展情況,南美洲及東南亞為其進軍海外的核心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期間,快手海外市場的月活躍用戶均值超過1億;4月則進一步增長至1.5億以上。
耀才證券研究部副經理譚智樂認為,快手業績「中規中矩」,投資者可留意其經調整EBITDA虧損,以及直播業務的ARPU值下跌能否在接下來季度改善,另外電商平台可否成為業務的潛在主要動力。
市場普遍預計快手在2023年才有可觀的盈利能力,加上現時科技股的弱勢未見扭轉,「快手要借助這份業績反彈,或者轉勢並不容易」;圖表上,若快手要轉勢的話,至少要上返廿天線(250元水平),現水平不建議投放新資金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