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NBA展開了刺激的附加賽,決定東、西岸晉身季後賽最後兩席球隊,結果很多人喜愛的金州勇士隊不幸連敗兩場出局,連帶今年表現驚人的主將居里(Stephen Curry)獲得MVP的機會也有可能受影響。當然這亦再次引發一些反對附加賽新制的聲音,認為勇士明明常規賽戰績排第八,按照過去標準就是第八種籽,如今卻被踢出局,不公平之餘更削弱了常規賽的重要性。
不過觀乎實際效果,新制度下常規賽的緊湊程度有增無減。表面上看,有機會打季後賽隊伍從戰績前8擴到前10,好像多了空間,但實際上想進季後賽的隊伍絕不會希望打附加賽,結果先形成了一輪更緊張的排位戰爭取前六。觀乎今次試行,雖然不敢說新制已經完美,但確實產生出正面效果。
至於說到公平問題,NBA採取季後賽制度去決定總冠軍(而非像歐洲足球聯賽那種計分制),本就為了觀賞刺激性,任何強隊都可能在幾場內爆冷落敗,跟常規賽領先多少場沒有關係。這正是季後淘汰階段的設計目的所在,附加賽只不過等於多加一輪「外卡」季後賽而已,性質其實也一樣。
球賽本來就是由人發明設計的,沒有甚麽「自然法則」必定不可修改,最終應以客觀開放的角度,去觀察每種新試行制度或規則,從它的實際效果判斷是否值得保留,而非一味擁抱「舊就是好」的概念。
觀乎過去歷史,類似事情其實也發生無數次,當初24秒進攻時限和三分線推出時,同樣有很多激烈反對聲音,認為「毀了籃球」,但今天你能想像沒有它們嗎?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
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