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署引技術製華富邨3D模型

房署引技術製華富邨3D模型

【本報訊】房屋署近年於屋邨工程引入三維「現實捕捉」技術,去年試行德國最新的背包式移動測繪系統,可更準確掃描複雜地形和環境,今年更首次於即將重建的華富邨採用有關技術,僅花20分鐘便完成掃描約5,000平方米公共地方,不但有助日後屋邨設計,更為逾50年歷史的華富邨告別邨民前留下重要歷史紀錄。

可減省六成人手

房屋署總結構工程師王偉洪接受訪問時稱,去年中市場上出現了背包式移動測繪系統,使用者揹上背包便可步行進行雷射測量,再製成三維電腦模型。

房署結構工程師姚勳雄稱,該系統由德國公司研發,現由本港承辦商提供服務,每個重量9.3公斤,背包設雙雷達,可將附近環境「上下、左右、前後」作多角度式掃描,亦設鏡頭作全景拍攝。房署早前首次於華富邨試用系統,花約20分鐘便收集到約5,000平方米公共地方的數據,讓署方易於理解屋邨實況,亦可製成三維電腦模型,成為重要歷史紀錄。

被問到此類三維模型會否開放予市民參觀,王偉洪指水務署的配水庫早前亦有類似三維掃描,「如有咁嘅需要,都係一個方向」。他稱此科技可減省約六、七成人手,越複雜的地形,其效益越大,但需視乎今次成效才考慮是否用於其他屋邨工程。

署方亦利用雷射測量技術加強工程精準度,令複雜的工程較易完成,如房委會近年為方便海盈邨及凱樂苑居民前往長沙灣市中心,興建一條長達145米並跨越西九龍公路的鋼製長跨度高架行人天橋。為免在公路上興建工作台,當局施工時將天橋一分為二,最後才在中間位置接駁天橋。王稱接駁工序需一晚內完成,精準度需極高,使用雷射測量技術確定各構件的定位,令工程風險減至最低,天橋可望今年內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