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撤通識學位課程 聯招生可改選 教師:太緊跟政府主旋律

浸大撤通識學位課程 
聯招生可改選 教師:太緊跟政府主旋律

【本報訊】教育局「謀殺」通識科,並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後,通識科教師職業前景變得不明朗。浸會大學突然宣佈取消正在招生的三個通識教學雙學位課程,在聯招揀選了有關課程的學生可在本月24日或之前改選其他課程。有通識科教師認為大學取消通識課程,令師資培訓受影響,「係咪跟政府主旋律跟得太緊?」

三個被取消的五年制通識教學雙學位課程,分別包括歷史、地理及社會學主修,在大學聯招處一同以編號「JS2680」招生。根據公告,已將有關課程列入聯招志願的學生,可於5月17日至24日期間在網上免費改選一次,或移除課程。

浸大教育學系網站上仍刊載三個課程的資料。學生需五年內修畢167個學分,當中54個學分為所選的歷史、地理或社會學科目,51個學分為教育科目,其中一科名為「通識教育科的教學與評估策略」。

浸大稱因應需求調整

根據大學聯招JUPAS網站較早前的紀錄顯示,有關課程原定今年一年級收生八人;2020年共有2,376人申請,當中192人將其列為第一志願(Band A),課程最終取錄11人。

浸大昨回覆查詢表示,會因應社會需求不時檢討課程開辦情況,經考慮後決定停辦。該課程的學額將撥入「地理/歷史/社會學及個人、社會及人文教學(雙學位課程)」(編號JS2690)。至於正在就讀有關課程的學生則可繼續完成課程,但可選擇調整修課內容。

教育局上月宣佈將通識科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削減一半課時及內容。教育局曾表示通識教師可任教新課程或兼教其他科目。

本身是通識科教師的教協副會長田方澤表示,通識科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大學陸續取消通識教學課程是無可避免:「都無謂呃啲考生入去,出嚟又搵唔到工呀。」他指新科日後只評及格/不及格,重要性大減,相信大學未必有動機另為新科開設學位課程。

同為通識科教師的教協理事張銳輝則認為,大學為原有的通識教學課程改名、修改內容或削減名額是無可厚非,但若直接取消課程,「係咪跟政府主旋律跟得太緊?」他指新科仍有教師培訓需求,憂慮大學此舉會讓政府提供的在職培訓完全主導該科。

通識教育學位課程曾是聯招熱門選擇,但多間院校近年已相繼停辦有關課程,中大教育學院由2019/20學年起,教育學士(通識教育)課程已停止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