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客飯】生育與個人主義 - 曾國平

【經濟客飯】生育與個人主義 - 曾國平

早前施永青老闆談生育率一文震撼全港,著名財經專欄作家千頌C點名要求我評論,盛情難卻,就在本欄略談幾句吧。

無論你如何不同意施老闆,也不得不承認他有帶動輿論的影響力,是真正的KOL。他的opinion,真的可以lead住所有人。嬉笑怒罵的批評太多,多講無謂,只想提出兩點。

經濟學有一名為power of the pill的文獻,講避孕藥的發明和普及如何解放女性,讓人類一半人口有多一點自主權,不一定要十幾廿歲就為人母,可以求學增值,可以建立事業,對男女平權有莫大貢獻,女性工時投入和生產力提升亦促進了經濟發展。為避孕工具算賬,這可觀的一筆不能不計。

更根本的問題,是生育不生育的決定,看得通透的始終是當事人。亞當史密所說的local situation,又或海耶克講的knowledge,意思就是實際情況只有自己最清楚,從財政預算的考量,到健康風險的顧慮,都是兩個人之間的事,身邊的三姑六婆只有一知半解,遠在天邊的政府更是一頭霧水。集體主義式的計劃,因而容易造成災難,後患無窮的一孩政策就是個好例子。個人主義,是自己過癮、懶理社會咁簡單。根據資訊作出個人選擇,減少家庭悲劇的出現,也是不容忽視的社會貢獻。

曾國平

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fb.com/economic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