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供應緊絀,房委會近年研究重建旗下六幢工廈作公營房屋用途的可行性。消息透露,房委會計劃清拆其中四幢工廈,合共涉及拆卸4,822個單位,涉及租約及暫准證共有近2,000張,料最快下周一公佈清拆安排。政府去年在《施政報告》提及至少三幅房委會工廠用地可發展公營房屋,提供逾3,000個住宅單位。
2019年《施政報告》率先提出研究重建房委會旗下六個工廈為公營房屋,去年《施政報告》指房委會初步研究顯示,其中三幅用地可用作發展公營房屋,預計今年首季完成研究,再按《城市規劃條例》進行改劃土地程序,估計可2031年提供合共超過3,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消息透露,房委會研究後確認六幢工廈中,四幢包括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火炭穗輝工廠大廈、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及葵涌葵安工廠大廈,可拆卸重建作公營房屋,但其餘兩幢工廈,即晉昇工廠大廈及開泰工廠大廈,則不適合改作房屋用途,主因是兩幢工廈有嚴重噪音及空氣質素等問題。
消息稱,當局早前通過改劃業安、穗輝及宏昌工廈作住宅用途的法定程序;至於葵安工廈則因所屬的葵涌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正涉及司法覆核個案,改劃需於審訊後才進行。
消息透露,現時四幢大廈共有4,822個單位,整體出租率為97%;而截至今年3月底,四幢工廈共涉及903份租約及1,185張暫准證。當局建議向受影響廠戶或暫准證持有人給予18個月的通知,以便他們明年11月前遷離單位,當局會向他們發放特惠津貼,金額相當於15個月租金或暫准證費。當局預料特惠津貼成本約為1.83億元;若計及其他開支,估計最高涉及的成本達3.3億元。
當局建議為受影響廠戶設局限性投標,讓他們競投不大於現時租用單位面積的晉昇及開泰工廈空置單位,並提供三個月免租期,惟現時該兩幢工廈僅剩約60個空置單位可供出租。消息指,為鼓勵受影響廠戶在私人市場物色單位,當局建議向選擇不租用房委會工廈、並在清拆計劃當日起計九個月內遷出的廠戶,額外發放一筆10萬元款額。
房委會委員兼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公屋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已延長至5.8年,支持房委會將工廈拆卸重建公營房屋。他又認為政府推出「活化工廈」政策,惟申請者大多將工廈重建成商廈或酒店,建議政府考慮購置整幢私人工廈,改建公營房屋,增加住屋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