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般來說,只要樓宇頂層的搖晃幅度不多於樓宇高度的500分之1,只要搖晃幅度在「彈力區」內,建築物都仍然安全。高樓大廈和橋樑因為其形狀都具有細長的特點,容易在風力作用下出現晃動。中外以往都曾發生高樓和橋樑搖晃個案,但近年大部份個案都不涉及建築安全問題。
2011年7月5日,南韓首爾知名的「科技商城」(Techno Mart)大樓,因不明原因上下震動了十分鐘之久,引發大樓內約500人驚逃。事發後當局封鎖大樓檢查,兩天後這幢樓高39層、樓高189米的大廈重新開放。當時有指大樓內一家健身中心學員正在做拳擊帶氧運動,與大樓本身震動頻率產生「共鳴」導致大廈搖晃,但有專家認為建築物是因外部震動而搖動。
另外,2013年2月8日上海陸家嘴的上海信息大樓在20層以上有人感受到間斷性晃動;同年9月4日江蘇南京新街口一棟50層高的寫字樓發生多次較為明顯的上下抖動,斷斷續續持續約一小時。有南京市的建築設計師表示,高層鋼結構因其建材本身的柔性,在風力的作用下搖晃幾公分到幾十公分都是正常。
至於橋樑搖晃個案更多,包括去年5月5日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當局事後指震動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在特定的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樑渦震現象所致。史上著名的橋樑因風力擺動而倒塌的事故發生在1940年的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海峽吊橋,當年這條長約1.6公里的吊橋在啟用後數個星期橋面便出現上下擺動,不久即被停用,啟用後五個月便倒塌,事後當局調查指施工方使用了過輕的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