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思維對香港的衝擊(劉銳紹)

文革思維對香港的衝擊(劉銳紹)

55年前的5月16日,中共發出《五一六通知》,掀起文化大革命。中共對此事件曾經全面否定,但到底吸收了多少文革的教訓?種種迹象顯示,除了武鬥沒有重現之外,文革的骨髓不單禍延至今,而且繼續擴大;至少,它的破壞基因仍然潛伏着,在「適當的時候」又會發揮作用。

觀乎中共官方的態度,雖然沒有讓文革高調復亮或復活,但私下出現的某些具象徵性的活動則繼續出現。民間流傳近日內地有小型的「李進(江青原名)黨史地位座談會」,官方沒有採取像打壓民間悼念「六四」的措施,或多或少反映了官方的某種傾向。外界正觀察,文革復亮或復活的苗頭會否由潛伏的胎動發展為蠢蠢欲動,繼而浮動,以至湧動?

有關文革的總結,今天有三點特別需要關注。

(一)中共的自我完善能力在哪裏?「健康力量」能否起作用?

中共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始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並在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決議》否定文革,指文革是一場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毛澤東發動和領導文革犯了嚴重錯誤。1982年中共舉行十二大,胡耀邦在報告中說:對於錯誤,有沒有勇氣進行自我批評,能不能歷史地、正確地進行這種自我批評,是能否撥亂反正的關鍵問題。到十三大,趙紫陽也說要把政治體制改革與防止文革重演聯繫在一起,要使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律化,要黨政分開,重大事情讓人民知道。

話是說了,但在1986年鄧小平年代,中宣部發出通知,文革史實的專著文章未經嚴格審查,出版社不要出版,傳媒不刊登、不廣播。1988年,中宣部再發出限制文革內容的規定。1991年江澤民年代,把文革稱為「嚴重挫折」。胡錦濤蕭規曹隨。習近平年代,不再稱「動亂」、「災難」,而叫「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曲折發展」。中共在十四大至十九大的報告中,都沒提文革。

由此可見,中共否定文革的意願和決心有多大?沒有足夠的意願和決心,自然沒有具體和深刻的行動,包括他們曾經提出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跟着也沒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了。為甚麼中共自己也吃了文革的苦果,今天仍不徹底否定文革呢?關鍵在於:文革對今天的領導層仍有政治需要;否定文革就是否定今天的執政基礎;減少和不談文革的負面影響,對今天的執政有利。況且,他們認為今天中國需要政治強人和強化領導層,否定文革和毛澤東就對今天的政局穩定不利,容易被人乘虛而入,受到攻擊。

由此引伸的憂慮,導致有權的人不肯借助外力(例如民間參與、輿論監督,各界協力)來自我完善,連支持、擁護、協助中共穩定和繼續執政的黨內外「健康力量」也難以發揮作用。改革開放之初,我相信健康力量的存在,但今天健康力量也要靠邊站;即使忠言,連逆耳的機會也沒有。這些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危機。

(二)文革後人民精神狀態飄忽,虛擬的力量也建立不了。

文革除了對政治、法律、經濟等大破壞之外,更嚴重的破壞是:人民在烏托邦式的精神支柱崩潰後,發覺原來口號是空的,體制改革是空的,那一種受騙的感覺特別嚴重。在此期間,人民相信經濟改革的實利,支持中共「領導全國人民走資本主義道路」(1990年代內地民間流行的戲話),主要因為大家都着重個人的得着。這本來不是壞事,但同時出現的卻是各種人類劣根性的爆發,內地有社會學者形容這是「對共產虛無主義的報復」。

「六四」之後,經濟改革繼續,政治改革停滯,人民也調節了心態,不祈求政治制度變革,但「向前看」時更要「向錢看」。中共也迷信只要讓人民吃得飽、吃得好,一切就好了。殊不知,這是另一種精神空虛的狀態。所以,鄧小平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和「四項基本原則」、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以至今天的習近平思想,都只能維持在政治宣傳任務的狀態,在多少程度上深入民心?仍有待研究。

更有甚者,就是在或大或小的「既得利益同溫層」中,同樣是精神空虛的一族。他們更能深入理解和領會,「經濟是吃飽飯的要素,政治是保證能吃飽飯的手段」,這也許是出現「忠誠廢物」和「廢柴學者」之爭的成因吧。

(三)不要輕視對「香港文革」的助燃作用。

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內地的「文革復亮」對香港1967年左派暴動(左派稱反英抗暴)可能有翻案的推動力。我當年直接參與了當中的一些過程,至今仍認為那是「三把火,燒香港,勿再左」(詳見2017年出版的拙作《我從六七暴動到今天》)。「三把火」是港英政府的暴政、中共的背後推動和內地文革的影響、港共的具體行動。今天,如果只側重片面翻案,只會引起新的混亂。

近年,有迹象顯示官方嘗試平衡當年參與者的情緒,因為他們多是基於當時的愛國理念,一時頭腦發熱而參與其中的;今天給予安撫,避免形成新的問題。不過,圈中人也在觀察,如果官方日後認為有需要翻案(例如清算當年港英政府,以抨擊今天英國與美國聯手制華)的話,當年人就可能第二次成為工具。果真如此,對當年人和香港何利之有?

二是今天的治港政策,尤其是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已有文革初期的文鬥苗頭,對經濟和法律的破壞也逐漸顯露。還有,當年中共閉關鎖國,在外交和國際參與方面的影響也許不大,但今天的香港是國際都會,中共還要在多方面利用香港的特殊條件。如果不努力控制文革思維對香港的衝擊,即使不會出現武鬥,但同樣把香港的根基破壞殆盡。這將是對國家、民族的另一個重大災難。

劉銳紹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