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部份康復者肺活量剩1/3

醫管局:部份康復者肺活量剩1/3

【本報訊】疫情襲港逾一年,累計有約1.1萬名確診患者康復出院。醫管局跟進發現有康復者肺功能下降,甚至只有正常人肺活量三分一,惟暫未確定損傷是否永久性;有康復者因連累親友檢疫承受心理壓力,需向精神科醫生求醫。

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指,該中心跟進逾1,300名出院病人中,主要來自疫情第一波病人,年齡中位數為58.5歲。約77%人出院後接受驗血測試、16%人接受肺功能測試,亦有0.3%人需轉介精神科醫生。

中心為167名康復者進行共215次肺功能測試,發現有45.5%患者在出院後三個月,其擴散肺活量仍比正常水平低,「有啲跌得好緊要,可能得正常人嘅三分一,上樓梯上氣唔接下氣,追巴士會氣喘」。

他指有16.7%人出院九個月後仍未回復正常肺功能,包括本身健康良好、沒長期病患病人,約兩至三成康復者出院後表示持續出現呼吸困難及疲勞等症狀。部份康復者可透過運動改善情況。

累親友檢疫 受壓致精神紊亂

曾德賢舉例指,一名過往健康狀況良好的64歲女士,入院時出現發燒和流感等症狀,胸部X光檢查發現瀰漫性肺炎,需送往ICU和接受呼吸機治療,住院四周後好轉,但出院後兩個月其肺活量仍只有78%,八個月後終上升至89%;其氧飽和度在出院後八個月維持在92至98%,意味有時仍低於正常指標的95%。

除了身體狀態不及從前,康復者亦面對心理壓力。九龍西醫院聯網部門經理胡潔瑩指,聯網曾訪問190名康復者,超過兩成人對自身情況感焦慮,出現精神困擾者以女性為多。胡潔瑩指病人的焦慮程度未必與病情有關,不少病情較輕患者感到連累親友檢疫,或擔心受到鄰居歧視,承受較大壓力,曾有一名重症病人原本沒有任何精神問題,但入住深切治療部期間疑因壓力一度出現精神紊亂,感到被迫害,出院後情況仍無改善,「唔敢同人講,驚人哋以為佢有嚴重精神病」,及後患者接受臨床心理治療,情緒才慢慢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