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拔小家長周太(化名)的幼女就讀低年級,另一名兒子早年順利升讀名校。在校十年觀察,她直指所謂傳統名校,不過是家長課後「包底」,「每年都走咁多人,一定好影響教學質素,請返來的又沒有經驗,仍然在學校的『老臣子』就等退休。」她最不滿是學校每年的習作量太多,老師指引不清晰,基本上是家長代做功課,「交Project時間叠住測驗,當然是溫書,係我做完畀佢哋抄。」
她直指該校升中派位並不理想,不過在「叩門」階段,學生因為英文底子好,加上普遍中學始終用筆試主導,因此最後獲Band 1中學取錄不難。
小六家長Anna(化名)亦曾多次向班主任建議減輕功課量,對方亦如實向校長反映過,惟未有絲毫改善,「測驗周都要做Project,presentation,全部重叠的;甚至中學面試高峯期,校方仍堅持測驗默書,令學生吃不消。」
她直指學校從沒有發展學童體藝,只懂催谷學術:「就算做Project都係資料性,沒有任何創意。上學期去到12月,要做三個project,每個廿多頁,還有每星期的中英文默書,完全無畀學生唞氣。如果咁樣考到名校,無家長會出聲,事實上無見到成績有進步,還要放學家長填補返不足,相當吃力。」
1950年創校的拔萃小學(舊小拔),隨着直屬的拔萃男書院轉為直資,2004年開辦直資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新小拔),畢業生可直升「一條龍」拔萃男書院;拔萃小學2005年起由男校轉為男女校,最終於2010年與拔萃男書院脫鈎,當時兩校達成共識,05年或以後入讀舊小拔的學生,將不再八成直升男拔,改為預留10個中一學額給成績優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