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過往不時揭發有善信大舉放生,最終變成大屠殺,但仍未能遏止這風氣。昨日佛誕,疫情下放生活動有增無減,有宗教團體安排善信出海放生,一隻船大概坐滿50人,被放生的海洋生物除一般魚類還有鱟、海星和貝殼類。放生熱點北角碼頭卻有善信一邊廂放生,另一邊廂有人「執死雞」,鬼祟匿藏在碼頭底撈捕剛被放生的海產。
北角碼頭昨晨有不少團體包船出海,船隻只有上層載客,目測幾乎坐滿約50人。據悉,他們是到鯉魚門對開海面放生。善信對傳媒頗抗拒,有人用雨傘阻擋電視台拍攝。有市民在碼頭海鮮檔買海產放生,海鮮店甚至設特製滑梯,由店員將海產放入滑梯再瀡到海中,或用魚網吊落海。被放生海產除了常見的魚類,還有鱟、海星和蜆。
不過,記者發現兩名男子藏身碼頭底部的木樁旁,剛好對準善信放生之處的正下方,當有海產從滑梯滑下或有魚網放下鮮魚,他們就用長柄魚網將魚撈過來,倒在自備發泡膠箱內,短短一小時已載滿,收穫豐富。記者想採訪二人不果,其間岸邊有人監視記者拍攝,表現警誡。前來放生的梁女士稱,放生是隨心,強調會選購海魚,「要適合佢哋生長」。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海鮮業界人士指,放生活動期間往往吸引不少人打撈魚穫,當中小部份是專營放生生意的海鮮檔,亦有不少釣友到場。他形容,若在碼頭放生,釣友大多在橋底守候,待放生完即出動魚網等打撈,「只要唔係喺放生活動進行緊明目張膽咁撈,啲人好少出聲」。
即使是海上放生,不少接載釣友出動的漁家會提供貼士,安排釣友在附近垂釣。至於這些放生海產的去向,該知情人士指,除小量是自己食用,大部份會轉售予提供放生的海鮮檔,令海產不停「循環放生」。
多次踢爆佛門醜聞的律師翁靜晶稱,佛教放生主張隨心救贖,現時放生人士做法猶如綁匪綁架後收取贖金釋放人質,過程中為當事人帶來痛苦。
翁靜晶指,他們以為過程中為己贖罪甚至獲福報,這種本着獲回報而作的「善舉」,屬於下品慈善行為,若過程令生物死亡,更為自己製造罪孽。
翁指本港放生活動猖獗與政府沒限制有關,外國不少國家或地區已有相關規制,包括不能在自然投放生物,此舉已能有效打擊放生。她不諱言,不少宗教人士甚至視放生為大生意,籌募捐款,鼓勵本地甚至海外人士參與放生。
新界養魚協進會會長黎來就表示,現時最常放生海產是龍躉、石斑等魚類,部份雖屬養魚,但非常適合在香港水域生活,只要放在海中問題不大,但碼頭位置水質差,放生後幾乎九死一生。他不諱言有人會打撈放生海產再轉售海鮮檔,但認為只佔少數。
嘉道理農場動物保育部主管艾加里博士昨在社交平台發文,批評商販利用這特別的日子讓許多動物遭受極大痛楚和苦難,建議市民改以捐贈支持拯救動物組織,讓物種重獲自由返回野外。
愛護動物協會提醒市民,放生這種自以為救贖動物的行為實際上非常不人道,且會危害動物生命。據漁護署早前稱,若活動涉及虐待動物行為,會違反《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最高可被判處罰款20萬元及監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