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署、地署收記者查詢 港鐵「醒水」拆僭建 兩部門人員巡查稱無發現

屋署、地署收記者查詢 港鐵「醒水」拆僭建 
兩部門人員巡查稱無發現

【本報訊】僭建貨櫃屋在新界氾濫,但原來市區都有隱藏的貨櫃屋。本報調查發現,港鐵九龍灣總部大樓外的高架行車路段下,長年僭建了三個佔地合共約500呎的貨櫃屋。衞星圖像顯示,僭建或存在達十年之久,惟當記者上月底向屋宇署與地政總署查詢後,港鐵即「醒水」於9日內拆除僭建物,兩個部門其後巡查均稱未發現有僭建物。港鐵回覆時指貨櫃屋屬「臨時」用途,供港鐵旗下德福廣場的承建商放置工程物料。

蘋果調查組

【2010年】■Google衞星圖片可見,港鐵總部大樓地段範圍出現涉事疑似僭建物。互聯網

【今年4月19日】■記者現場視察同一地段,發現三個僭建物為貨櫃屋(紅線標示)。

【今年4月19日】■貨櫃配備疑似電力裝置,可見從地底拉線接駁貨櫃(箭嘴示),亦有放置儲物櫃。

【今年5月9日】■港鐵於當局收到記者查詢至視察的9日空檔期間急拆僭建物,橋底已成一片空地。

三個僭建貨櫃屋座落於九龍灣德福廣場二期外、兆業街一段高架路段下,屬於港鐵總部大樓的地段範圍,估計面積合共約500平方呎。現場可見,貨櫃有電掣供電,有從地底拉電線接駁貨櫃,亦有安裝抽氣扇,另外在貨櫃外亦有放置儲物櫃和掛衫架。

翻查屋宇署網上樓宇紀錄,未有發現任何有關涉事地段的建築或改建申請,不過根據Google衞星圖片,該位置早於2010年已可見涉事疑似僭建物。

記者上月19日現場視察後,翌日即向屋宇署及地政總署查詢,但兩個部門一直延至接獲查詢的兩周後、即本月4日才同日回覆,其中地政總署表示,涉事地段屬「非建築用地」,根據地契條款,除邊界牆及高架道路外,不應在該範圍内加建其他建築物。屋宇署則指,任何人士如有意於私人土地上展開建築工程,必須委任認可人士備及提交圖則供屋宇署審批。

稱貨櫃屬「臨時」用途

雖然法例規定清晰,但兩個部門均稱在上址未有發現僭建物,屋宇署指上月29日曾派員視察,但未發現涉事構築物;地政總署則稱本月4日視察時,發現有關構築物已被移除。換言之,港鐵是於政府當局收到記者查詢至屋宇署視察的九日空檔期間,急拆僭建物,兩個部門未有透露視察有關地點前有否事先通知港鐵。

港鐵回覆本報指有關構築物由德福廣場承建商使用,用作臨時放置日常緊急維修的工程物料,德福廣場管理處已就有關安排與承建商溝通,現時該處的相關物料已全部被移除;港鐵未有回應有否依循正常途徑和程序申請興建,亦沒有提供僭建物的興建年份與拆卸日期。德福廣場是港鐵旗下商場,商場管理亦由港鐵負責。

港鐵僭建已非首次,2016年北角站就被屋宇署發現一個吊掛的港鐵標誌屬僭建,並到該站張貼告示勒令清拆,港鐵因而要「自拆招牌」;今次港鐵在署方巡查前自行清拆僭建,就避免出現收到清拆令的尷尬情況。

■僭建物座落港鐵總部大樓地段,港鐵回覆指有關構築物由德福廣場承建商使用。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