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設委員會審核 勢架空醫委會

另設委員會審核 勢架空醫委會

【本報訊】現行非本地醫生需通過醫委會執業考試,才可註冊成為醫生,但政府提出放寬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免執業試,並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審核認可醫學院名單,變相架空醫委會。新設委員會成員均非民選產生,絕大部份由特首委任或與政府有密切關係,醫學會會長蔡指出,難免令外界質疑委員會實受特首「長官意志」主宰一切。

根據政府建議,特別註冊委員會有十名成員,包括衞生署代表、醫管局代表、醫委會主席、醫專主席、兩間醫學院院長,以及由特首委任不多於四名成員,其中三名為醫委會成員,主席會由特首於上述委員中委任。食衞局長陳肇始稱,委員會成員功能主要為制訂機制及醫學資格名單,並不負責審批申請,審批申請由僱主負責。

多由特首委任或與政府密切

陳肇始稱,新加坡及澳洲等海外國家都不會以單一考試形式評核醫生資格。不過資料顯示,新加坡設有醫藥理事會制訂首批認可醫學院名單,公開挑選準則包括有否獲世衞認可、學院授課語言、課程內容是否切合新加坡臨床執業,理事會不時覆檢海外醫學院的認可資格、考慮專業組織和公營醫療界別的意見後,有權隨時更改認可數目。

蔡堅指出,新加坡及澳洲均由醫學專業團體負責制訂名單,香港卻憑空僭建「特別註冊委員會」。雖然特別註冊委員會九名代表均是醫委會委員或在醫委會有代表的公營機構,但當中絕大部份是由特首委任或者與政府關係密切,並非由民選產生,外界或會質疑委員會受「長官意志」主宰一切。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亦指,醫委會一向負責海外醫生有限度註冊,熟悉海外醫學院醫學資格,港府硬設一個委員會處理海外執業的香港醫生事宜,難以令人信服,「你都係appoint醫委會嘅人,咁點解要架空醫委會?」有關安排難免讓公眾憂慮,委員會未來或需代政府下敏感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