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疫症下,藝壇也換了風景和新常態,網上拍賣天價藝術品、NFT熱潮,連藝術館都氾濫着AR新搞作。停辦一年後,今年香港兩大國際級藝博會Art Basel HK及Art Central由3月延至5月並開鑼在即,惟規模比上屆實體展減少逾半,部份畫廊是藝術品到人唔到,靠「衞星展位」派本地人員坐鎮、線上、線下夾攻互動銷售;有畫廊更首度接受收藏家用虛擬貨幣交易,磨拳擦掌迎接藝術新經濟模式。
去年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原慶祝50周年,但因疫情肆虐活動全部取消,Art Basel HK也由實體展轉為網上,然後去年10月「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舉辦「藝薈香港—由巴塞爾藝術展呈獻」,首次當代藝術與古董連合交叉銷售。新常態下,2015年加入、一直是「空中飛人」的Art Basel亞洲總監黃雅君去年也大多時間留在老家馬來西亞WFH,上星期才完成回港後隔離與部份傳媒茶敍,介紹今年藝博會部署,她說:「去年是具挑戰性的一年,但也充滿機遇,香港仍具備藝術樞紐的優勢,越來越多外國收藏家關注亞洲當代藝術。」
早陣子M+的收藏引起社會熱議,面對香港實施《國安法》後首個國際展博會,黃雅君接受傳媒訪問時強調:「一切跟規矩,不會面臨甚麼問題。」並指Art Basel HK向來有設評選委員會機制,嚴選藝廊及藝術家,確保質素。
2019年Art Basel HK共有242間畫廊參與,入場人數達八萬多。今年第九屆的Art Basel HK於5月19日開始VIP預展,展期至23日。
受疫症影響,參展畫廊縮減逾一半至104家,超過30間來自東京、北京和台北等鄰近亞洲地區。
在旅遊限制下,56間藝廊負責人無法親身出席,展方特設「衞星展位」,委派本地代表擔任工作人員介紹和處理交易。全新數碼項目「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現場」(Art Basel Live: Hong Kong)將與實體展會平行舉行,呈獻網上展廳及一系列直播活動、每日節目放送及虛擬體驗。
過去幾年在中環海濱舉行的Art Central ,今年移師灣仔會展,與Art Basel HK同期、同場較勁,參展畫廊亦較2019年的逾107間大減至48間,部份是國際畫廊,截稿前公眾票已全派完。今年大會特設全新線上平台Art Central Capsule,透過數碼形式讓公眾於網上世界虛擬參與展會。
Art Central總監Corey Andrew Barr接受記者專訪時,被問及如何在疫症下調整策略?他直言迄今仍不斷調整,「因為出國困難但集團又意識到國際畫廊渴望參與,必須構思具彈性、能加強跨界的新媒體互動方案,於是研發出Art Central Capsule的網上銷售平台。」
他又說,團隊過去一段時間不斷研究疫下對策,事實上科技不只改變生活,還有藝博會生態。「過去十年,世界各地的藝博會差不多清一色倒模製作(homogenization and replication of fairs)。今次這種做法,明顯嘗試打破框框,把焦點轉移到另一方向,為國際化的觀眾帶來更切合時代、社會的訊息。」談到最大的挑戰,他認為是在非常時期做好準備,也沒預計過在公開網上報名首天便已滿額。疫下兩個藝博會都特別加強防疫措施,包括參展單位必須做檢疫、加強巡查在場人士戴口罩等。
不過,疫情持續似乎並無減退藏家買藝術品意欲,有報告指2020年全球藝術品網上銷售比例上升至25%。策展謀略方面,大部份參展畫廊都傾向以聯展為主,並且推出針對年輕收藏家的新興作品。
David Zwirner Gallery於Art Basel HK展出駐紐約比利時藝術家Harold Ancart的全新作品,以及Josef Albers、Mamma Andersson、Marcel Dzama、劉野、Lisa Yuskavage等作品,部份創作橫跨多種媒介,包括繪畫、素描、版畫、攝影和雕塑。總監許宇表示,去年至今疫症對畫廊銷售影響不大,他說:「世界停頓,成熟藏家及新晉藏家有更多時間研究藝術,接觸網上資訊令他們拓闊了收藏的視野,新晉的藏家越來越年輕,不少藏家只有二十來歲,他們對當代藝術、潮流藝術都特別有興趣,也樂於擁抱科技,所以我們也會積極研究拓展這範疇,新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品並重是未來走向。」
「疫症不只改變了人與人的交流,也改變了人與藝術品的互動。」金融界出身、Galerie Ora-Ora(方由美術)創辦人梁徐錦熹年多前已聘請科技專才研究有關領域,Ora-Ora成為Art Basel HK首家推出NFT藝術品並接受虛擬貨幣交易的畫廊,將展示藝術家彭劍和吳欣達的第一批NFT藝術品,並在加密平台OpenSea上開設了畫廊商用戶口。展期內,畫廊也將接受藏家以比特幣和以太幣在Art Basel上購藏藝術品,包括張燕子的《面具》系列,一組100個口罩,呈現藝術家疫下在紐約的生活。
「其實我們一直在探索數碼平台和新媒體藝術的未來。NFT以數字加密為藝術品作身份驗證,創造出真正獨一無二的作品,亦保護藝術家。我們的NFT藝術品的特點是,及後每一宗轉讓交易,藝術家和畫廊都可以收到佣金,這是對行業翻天覆地的改變。」市場對NFT的炒作爭議聲背後,梁徐錦熹更清醒的看到技術的核心。
日期:五月二十至二十三日(公開展覽)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採訪、攝影:鄭天儀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