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邁向清零,周邊地區,從台灣到新加坡可有死灰復燃之勢,以致旅遊氣泡一再爆破,叫人洩氣。印度的情況尤其叫人心憂。即使在原爆點大陸,亦再次在不同地方出現零星個案。病毒如何善變頑強,足見一斑。若是無法透過廣泛接種有效疫苗,建立全球群體免疫力,疫情難望徹底受控。
這場抗疫戰世所罕見。好幸美國、德國及英國極速研發了多種新型而又效力特高的疫苗,且又能迅速爭取信任廣為接種,遏制病毒散播,彈指間大大紓緩了疫情。際此時刻,拜登宣佈捐出八千萬劑疫苗協助疫情嚴重的國家,猶如在黑暗隧道的盡頭燃點了燭光。
隨着疫情逐步受控,英美經濟漸見長出青苗。然而跟中國GDP第一季的18.3%升幅比,當又大有不如。難怪習近平先前躊躇滿志,揚言「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國的領導力和制度優勢性如何,高下立判。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加以攜帶「祝融」巡視車的「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成就僅次於美國而遠遠超越前蘇聯。所謂「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四大自信」似乎又不是吹牛皮這般簡單。
英美經濟復蘇的勢頭無疑遠不及中國,然而種種迹象顯示,其抗疫信心同樣不小,經濟後勁勢將凌厲。別的不說,英國已開放酒吧食肆,且有望迅速重啟旅遊。那邊廂拜登且宣佈,打足兩針在戶外將毋須戴口罩。生活逐步恢復常態,經濟蓄勢待發,有分析師甚至擔心此將重燃通脹。這一切當然都是拜高度有效的疫苗及高接種率所賜了。
毋庸諱言,英美抗疫起初跌跌碰碰,見不到習近平口中的「領導力和制度優勢性」。且又政出多門,鬧出不少笑話,加以物資短缺以致災情慘重。然而體制看似自由鬆散,其應變能力沒有叫人失望;瞬即發揮人的原創力與資源潛能,一方面大量生產呼吸機、氧氣、保護衣等抗疫物資,另一方面加速研發疫苗、設計接種程序、妥為安排要求極高的「冷鏈」,着着從根本做起、徹底抗疫。顯示自由體制活力迸發,優勢不減從前。
反觀高度集權的體制可反應遲緩。病毒在2019年12月初首先在武漢爆發,中了招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在12月30日發帖文響起警號。然而春節當前,武漢市政府歌舞昇平繼續搞其萬人團圓宴,猶如刻意傳播病毒。與此同時武漢公安抓了李文亮,控以「在互聯網發佈不實言論」之罪,逼他簽訓誡書;製造寒蟬效應以為噤聲。
直至2020年1月20日,即是李文亮發出警報後三個星期,習近平結束緬甸國事訪問返國,國務院方召開常務會議,拍板抗疫。到那個時候,病毒已擴散全球矣。習近平雖標榜其「領導力和制度」之優勢,李文亮的遺言——「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對此體制作出強力控訴。
這個「只有一種聲音」的社會如何不健康?至今14億人口的大國只有約四億人次接種了國產疫苗,接種率不到三成。跟接種率高達六成多的以色列比固然瞠乎其後,亦遠不及超過五成的英國和接近五成的美國。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爆棚的絕對強勢領導下,定力、底氣與決心全不缺,何以疫苗接種率就是遠遠達不到鍾南山指全民免疫所需的73%?說穿了,身體最誠實;人們就是信不過疫苗。
只容得下「一種聲音」的社會,其「領導力和制度」果能高人一等?「時與勢」俱在不健康社會的那一方?不可能的。各國的「領導力和制度優勢」如何,從疫苗接種率,「高下立判」。
古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