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黨土崩瓦解(劉細良)

AO黨土崩瓦解(劉細良)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透露,特區政府上年度有1,860名公務員辭職,創23年新高,同時有21位政務官辭職,總流失率約5.21%,也屬十年間新高。AO出身的特首,竟然最多公務員唔妥,令人大跌眼鏡。劈炮潮當中AO有21人出走,個數字都幾得人驚。一般而言,政務官入職後不會輕易離開,但過去三年半非退休離職的首長級AO達17人,這反映出不單劈炮者眾,而且走的不少是中堅分子。這情況比董建華推行問責制之後更嚴重,中共眼中的「AO黨」,正在土崩瓦解。

香港政務官走上政治舞台,是沿於後過渡期,彭定康1992年出任末代總督,鑽空子提出政改方案,擴大民主參與,將立法會提升為香港政治活動的新核心,間接推動議會政黨抬頭,中共認為是改變行政主導體制。除此之外,彭定康提升華人政務官地位,選擇了陳曾配,陳方安生任政務司、曾蔭權任財政司,要求華人司級官員更多走上前線,向公眾及議會解釋政策,於是由此形成所謂「AO黨」治港。由於後過渡期中英鬥爭,人心浮動虛怯,彭定康的做法提高了市民對政府的信心。主權移交儀式中,陳方安生身穿紅色,居於中間,成了視覺焦點。中共在九七後開始部署清除「AO黨」,認為陳方安生竊據特區政府控制大權,阻礙董建華施政,被錢其琛訓斥後退休,中共開始了削政務官政治影響力行動,推出高官問責制。中共對把持管治權的AO小心翼翼,因為若清洗奪權行動太着迹,恐怕影響國際社會及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信任。

文明管治三要素被清除

高官問責制推行不久,董建華因23條立法觸發群眾不滿上街,最後提早下台,改由曾蔭權接任,他提拔更多政務官出身者出任問責局長,這是AO黨在彭定康之後的第二次轉型,但中共起用曾蔭權只係權宜之計,目的是利用公務員支持,加快兩地融合,但同時中共在政改上作出讓步,達成了2010政改,並提出了普選時間表。這些良性發展,以2012年梁振英上台告終,他深紅背景引起了恐懼,一上場便迎來反國教運動,他亦同時面對公務員的「防衞性」對抗。AO黨不是沒有一套治港核心綱領,例如程序公正、財政紀律、市場先行、公平公正,抗拒政客尋租活動、產業政策,這套規範並非形成於彭定康時代,而是更早的麥理浩時代!梁振英的謀臣對林鄭為首的「AO黨」恨得牙癢癢,他的政治命運同老董一樣。

這次中共學乖了,採取「以夷制夷」手法,由林鄭之手去終結AO黨,不再靠「忠誠的廢物」,林鄭由上而下的處事手法已經引起AO不滿,所以才出現離職潮。2019反送中運動,一國兩制破局,中共無所顧忌,於是一次過將始於彭定康時代留下的「三座大山」,即文明管治三大要素清除,包括:AO、傳媒、議會。

問題是在中共部署經年的特區權力重組大計下,舊的瓦解了,但新的是否就能順利形成呢?產生有效管治,獲中產主流支持,抑或長期成為傀儡政府的官民對立狀態呢?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