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當然用柴燒 - 鄧達智

火葬當然用柴燒 - 鄧達智

疫情在印度火速急轉直下,就地於街頭火葬不幸死者的照片所見;處處火光紅紅簡直人間煉獄。

照片當然不可盡信,一張照片抵消千言萬語,以資作為實證的世代,早已離逝。

每日數十萬的染疫個案,以千計不幸離逝的印度百姓,情況難堪。

本地不少報導:印度死者急劇增加,火葬場超負荷,甚至連續燒屍高溫影響,火葬儀器被燒溶或電路不通。家屬只好將屍體置公園,路邊隨便用柴燒⋯⋯

香港人筆下,以本地所見的香港慣常作標準,並未了解印度人死葬的儀式與方式;莫以歌連臣角火葬場的設施作為標準,筆者今天提供的照片攝自去年,跟普遍印度教徒處理死屍相同的尼泊爾加德滿都,當地至宏偉靠近恆河支流的火葬場之一。

二十多年前,九七年來過,沒有今天的威煌,已是旅遊參觀重點,除非閣下顧忌,不然私人導遊必安排參觀火葬日程。不似今天非本國人、非印度教徒不得靠近火葬區,只能隔河,在對岸的觀賞台參觀,那些年的觀賞區設置在火葬位置上一層,距離極近,得以巨細靡遺看完一場送別塵世的莊嚴。

火葬地點必須建於恆河或其支流水邊,僧侶念經朗誦後,家人親友依依惜別,點火燃燒,燒成灰燼,掃落聖河河水,流向永恆。

火葬場露天,火燒台極簡約,燒屍體以三種物料,分別在價錢:

高級:檀香木,或同等貴重木材。

中級:一般木材,等同柴火。

低級:禾稈草。

無論木材價錢高、中、低,還是至低廉的禾稈草,反正一把火,肉身成灰掃入河內,隨波逐流轉眼與河水混成一體;帝王將相,販夫走卒,不理種性婆羅門還是賤民,殊途同歸!

情況緊急,位置不足,未能在恆河水邊火葬,就地在街頭,在公園,甚至在自家門前後園燒屍情不得已;然而港人大驚小怪視為不可思議的「用柴燒」,實屬正常不過,情況若再惡化,火化用的禾稈草都不足夠,尋不着,才算至慘痛時刻!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