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傳媒的幾把刀 - 曾志豪

對付傳媒的幾把刀 - 曾志豪

過去一周是傳媒黑暗期,852郵報解散變回游公子一人獨撐,黎智英被凍結資產,台蘋只剩下網絡版,大紀元的梁珍遇襲,香港電台也是繼續刪片換人進入新管治年代。

危險經已在前面,或者冷靜下來,嘗試找尋這些暗箭冷槍,有無軌跡可尋?

對付不同的傳媒機構,敵人會使用不同的兵器。

對付依靠商業廣告營運的媒體,譬如852郵報,用游公子的講法,他們被列入黑名單,一直收不到很好的廣告效益,無奈解散。

689之前也用數頭版廣告的方式對付《蘋果》,也是希望嚇走廣告商,斬斷媒體的資金來源。No Money No Talk。

但這種方法也有很大變數,因為香港出現了「黃色經濟圈」,不怕政治打壓,即使比不上大財團的資金雄厚,但還是能吊一下鹽水,延長死期。

另一類機構,沒有商業壓力,用抽廣告的方法便無效,所以要用第二把刀,便是更換領導層。

香港電台最為直接明顯,Now和有線也是如此,所以才會有「問得咁Mild」的現象,也才會有「抽起出了街但唔啱聽的新聞古仔」。

換人也有不同的效果,有些機構換人後立竿見影,迅速墮落淪陷;有的仍能勉力維持,或許因為換入的人實在太「忠誠廢物」吧。

有的機構用錢買不到、想換領導層又無從插手,所以選擇用最粗暴直接的方法,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譬如對付《大紀元》的梁珍,用了最卑劣的襲擊恐嚇方法,當然收到最大的威脅,你也不會指望今天的警察可以破案吧?

但另一方面,敵人用這些攻擊肉體的方法對付記者,是否代表,他們無把握從法律起訴、財政壓力這些「見得人」的方法施壓呢?

目前為止,政權仍未直接用《國安法》對付傳媒的報導,是仁慈?還是未找到縫隙?由於時間的關係,已經準備了另一款武器,就是快要面世的「假新聞」法例。

即使傳媒已經避開不談國家主權問題,但只要你報導的新聞不符官方意願,都可以用「報假新聞」來整治。磨刀霍霍,只等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