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預告本月會提交免試引入海外港人醫生方案,但遭不少醫生團體反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在網誌為引入海外醫生「護航」,指醫生不足是導致公營醫療服務排長龍主因,其中內科、眼科和矯形及創傷外科的例行診治個案,輪候時間均超過100星期,情況不可接受,因此有必要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
然而,陳肇始無提及可否透過大幅增加本港醫科生學額,以解決人手不足問題。陳肇始指出食衞局數字顯示,醫生人手會持續短缺,到2030年及2040年分別會短缺1,610名和1,949名醫生。
陳肇始又指,本港公營醫生短缺尤其嚴重,醫管局及衞生署去年分別欠缺660名和49名專科醫生和準專科醫生,到2030年及2040年則分別為800名和51名,以及960名和51名,因有逼切需要吸引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在港執業。
陳肇始建議非本地培訓港人醫生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便毋須通過執業資格試,可在香港取得註冊資格執業;又指局方稍後會在《醫生註冊條例》加入一條新路徑,並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審議。
她又將醫生人手短缺歸咎近年在港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大幅減少,指1991至2000年間共有2,224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註冊,但到2001至2010年大減至只有366名。經政府游說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行醫門檻後,2011至2020年則稍升至396名。
陳肇始又表示,除了繼續增加本地醫科生學額外,現屆政府必須提出新措施引入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逐步紓緩醫生人手不足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