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昨文。話說五月四日在香港,尤其是在香港電台搞五四運動紀念活動,完全是挖肉攞瘡生。出席貴賓貴人強調青少年要學習五四運動精神,打醒十二分精神吧,想洗人腦袋者,腦筋先要清晰,別讓「受洗者」對已成往事的事實產生好奇心。
1919年發生過什麼事,本來也沒那麼多人提起勁去挖掘,正如合約有如過期歷史文件,在沒有契約精神的專權者眼中,以致只看眼前一畝三分地者,也不再有任何意義。
你要提五四,大家就一起「五四」去吧。五四運動觸點,是北洋政府在一戰後巴黎和會以「戰勝國」身分,同意列強把山東權益歸於日本,由學生帶頭發起「時代革命,光復山東」,最火爆一幕是火燒趙家樓,痛毆無能腐敗份子章宗祥,隨後全國民眾加入,遊行示威罷市罷工罷課。這是「事件」,至於「精神」,離不開事發四年前興起的新文化運動,隨五四而偏地開花。
何謂五四精神?愛國主義為根,出於愛國、出於民族自強,提倡文化思想多元,包容不同政見,學術自由化。經當今政權整容後,略去了「科學」與「民主」兩塊贅肉,只掛着愛國民族主義見人。五四加一得六四,「六四風波」這一粒歷史長河下的細沙, 行動與精神完全是五四2.0版,學生提出反官倒、反腐敗、民主改革,同樣出於愛國,當時發起學生確實宣稱掛着五四精神行事。
以結果論,過去一直被史書過份「妖魔化」的軍閥政府,尚且怯於群情洶湧,拒絕簽署凡爾賽條約,被毆打的章宗祥以及親日代表曹汝霖陸宗輿下台。至於肯定過五四運動,永遠偉光正的共和國政權,則讓天安門血流成河而「沒有死一個人」,下台的只有趙紫陽。
我偉光正愛國愛港特區民政事務局長,期望青少年多多回顧歷史,學習五四精神;敢問一句,歷史喔,是否同樣要毋忘六四,學習愛國學生的精神呢?否則的話,有些「運動」歡迎借鑑,有些「風波」回憶有罪,還說什麼精神?分明是精神分裂,人格抽離,思覺失調。
歷史的傷口,本已結疤成肉,挖開來,會再度發炎成瘡。這時候,又要請小鳳姐出場,高歌:「往事不記,往事不理……怎可分開假與真?」要整頓香港教育者,先記住光榮歷史「明亮背影有黑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