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牆內手足送暖,《蘋果》對此重任義不容辭,近日圍繞《蘋果》的消息和風雨,或令手足們掛心了,但眼前縱有難處,亦無從跟牆內各位的困境比擬,而只有牆內牆外連結互撐,我們才能走到更遠。所以,我們需要信(件),更需要信(心)。
讀者來信很體貼,對用字敏感,一句問候「您們好」也會引來愁思。眼前處境艱難,大家仍一直堅信,持守的價值沒有高牆可擋,終會有開花結果時。
讀者電郵請發送到[email protected],或來函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8號《蘋果日報》編輯部
送暖高牆逢周一至五刊出
親愛的手足:
當您讀到這封信的時候,請恕我無法用「您好嗎?」作為問候。面對這種艱難的境況,當代公共知識分子勞思光先生在其早年著作——《歷史之懲罰》——中寫道:「我們要明白(筆者按:歷史)懲罰不可逃避,因為歷史的債務必須清償。我們不可作賴債的打算,也不必崇拜或瞻望賴債的英雄,我們只要踏實地作一個還債的人。」
坦白說,香港今天雖然到了這種田地,甚至您們刻下的處境,正正是包括我在內的人長久以來對惡行的啞忍與漠視所招來的歷史懲罰;為此,在下是懷着反省、懺悔的心情來寫這封信。可是我也請您相信:許多人與我一樣已然醒覺,要作一個努力償還歷史債務的人,今日種落的價值種子終會開花結果。願您好好保重,保持希望。祝:
身心安康!
咏
各位朋友您們好,其實寫「您們好」真是很諷刺,當然不會好到哪裏去,但也希望各朋友盡量在有限的空間找到令自己好過些的時刻。 掛念!
雖然現在身處高牆,但您們的理念及為自由公義發聲是沒有高牆可擋,雖然您們可能會留有案底或更差情況,但市民不會因此而忘記您們,相反,定必更愛護及尊重,尊敬這些曾為香港民主勇士大力鼓掌,敬佩。反之,有些所謂位高權重的物體(基本上不想稱他/她們為人) ,他/她薪高糧準,但如過街老鼠的行為,雖然現在可以生存下來,但永遠得不到市民的尊重,只會是被唾棄、咒罵,用完的condom只有丟棄在堆填區!
向高牆內的朋友敬禮。
Rgds,
Christine Yu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