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美國高漲中國穩的邏輯(賀江兵)

物價美國高漲中國穩的邏輯(賀江兵)

最被忽略的邏輯線條是:原材料普遍漲價後,經過世界工廠中國和其他地方加工、組裝、加價後賣給世界最大消費國美國,導致美國4月通脹飆升。三年前,中美貿易戰開打之際,特朗普加徵關稅後,中國製造商為了維繫美國市場採取了降價銷售、出口退稅和美國進口商補貼全部消化了,美國物價並未上漲。去年疫情大爆發後,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對企業減稅和直接向居民派錢,大宗商品、石油能源等價格飆漲,出口商和進口商難以持續補貼美國消費者,直接對銷往美國商品加價,美國消費者用政府派送的錢消費,對商品漲價敏感度降低。中國消費降級,商品價格雖沒下降,產品品質大打折扣屬於隱蔽通脹。

大多數人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國會發生通脹,美國等不會,這種看法不符合經濟原理和現實。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廠,但是不是最大的消費市場,物價的上漲最終會表現在消費最終端,美國4月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4.2%,創2008年9月以來新高,核心CPI同比增長3%,創1996年1月以來新高。中國4月CPI同比漲0.9%。中國4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6.8%,漲幅為2017年以來最大。中美物價問題形成有共同因素,更有很大不同。

美國人不儲蓄 中國人不消費

其一,強勁經濟增長是通脹基礎。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18.3%,美國罕見年化增長6.4%,由於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季節差,我預計美國二季度同比增速遠高於中國和其他經濟體。

其二,美國財政與貨幣雙龍頭猛放水,中國只有央行適度寬鬆。從特朗普到拜登美國雙龍頭大水漫灌,拜登把特朗普9,000億美元刺激計劃擴大到1.9萬億美元。美聯儲繼續每個月1,200億美元購買國債和其他債券量寬,並繼續執行去年3月的零利率到未來兩年。美國過度寬鬆不僅僅會導致其國內通脹,也給全球通脹埋下長期隱患,農產品、石油、鐵礦石、鋼鐵、銅、鋁等原材料和大宗商品都以美元計價。

其三,房價房租上漲。前年以來,很多中外投資者向我諮詢投資房地產目的地,我都推薦美國德州等紅州紅縣,原因非常簡單:安居樂業,只有遵循法律與秩序,經濟基礎良好的地區才能出現人口淨流入,房價才能穩定上漲。美國總體房價在疫情和大選前後還是出現總體上漲,4月住房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2.1%,環比上漲0.4%。

其四,晶片荒導致二手車卡車價格上漲。美國4月二手車和卡車價格同比上漲了21%,其中僅4月份就上漲了10%。北京銷售二手車朋友回饋,中國二手車價格也跟美國類似,出現價格上漲,他說他從業20年沒見過。這主要是由於全球晶片供應不足,新車產能降低、斷貨所致。

其五,中國消費力不足與降級與「豬因素」。約十億人月收入不足2,000人民幣,沒有歐美日那樣派錢,消費不足與消費降級,豬肉價格高位回落,4月比3月繼續下降11%,食品價格下降拉低了整體物價。

其六,通脹通過貿易傳回美國。如文頭所述,中國雖是世界工廠卻不是最大的消費市場,在中國組裝後的工業品又加價賣給了美國導致其通脹。前四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1.4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0.3%。其中,對美出口1.05萬億元,增長49.3%;自美國進口3,930.5億元;對美貿易順差6,538.9億元,增加47%。中國來自美國貿易順差超過千億美元。

其七,中美均難發生惡性通脹。美國還有超過二萬億基建刺激計劃,圍堵中國高科技千億計劃等,由於美元超發全球消化,美國自身很難爆發惡性通脹,但是,通脹壓力長存;中國多數人沒錢沒有發生惡性通脹的前提。

中國人被動存錢會長期存,在養老、醫療、教育,特別是高房價問題不能解決之前就成不了消費大國。美國除非美元霸權地位消失,解決政府動輒撒幣,否則,全球通脹壓力得不到根本改善。

賀江兵

中國金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