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盒裝刺身含霍亂菌、砒霜 三檔無牌售螢光魷魚、海膽 食環巡576次無發現

街市盒裝刺身含霍亂菌、砒霜 
三檔無牌售螢光魷魚、海膽 食環巡576次無發現

【《蘋果》抽驗】

【本報訊】本港近期興起一股盒裝日式即食生蠔熱潮,連帶海膽刺身、螢光魷魚刺身亦成大熱,連街市魚檔亦售賣此等貨品。本報上月中到多個街市及超市購買日式即食生蠔、海膽刺身及螢光魷魚刺身化驗,結果發現一個從聯和墟街市購入的螢光魷魚樣本驗出含霍亂弧菌,另有一個購自大埔墟街市的海膽樣本則驗出重金屬無機砷(即砒霜)含量超標。

不少facebook群組近期均有網民分享盒裝即食生蠔「食後感」,當中不乏進食後屙嘔肚痛例子;亦有網民上載街市魚檔出售盒裝即食生蠔,生蠔只放在碎冰上,安全成疑。

本報按網上資料,上月14日分別到元朗在大橋街市「勝仔記海鮮」及大埔墟街市「陳沛海鮮」購入海膽刺身、聯和墟街市「炳記鮮魚」購入螢光魷魚刺身,及於元朗教育路UNY和慈雲山本灣水產各購入一盒日本即食生蠔,委託香港公開大學檢測及認證學系副教授史東甫為五個樣本作大腸桿菌、霍亂弧菌及重金屬含量測試。

■聯和墟街市炳記鮮魚有雪櫃放滿刺身,其中螢光魷魚被驗出含霍亂弧菌(圓圖)。

可致癌損肝腎

結果發現,聯和墟街市炳記鮮魚購入的螢光魷魚刺身驗出含有霍亂弧菌,重金屬無機砷(砒霜)及鎘含量亦超標;購於大埔墟街市陳沛海鮮的海膽重金屬無機砷含量同樣超標。根據《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水生動物無機砷含量不可超過每公斤0.5毫克,兩個樣本分別錄得每公斤1.122毫克及每公斤0.587毫克無機砷;螢光魷魚的鎘含量則為每公斤3.8毫克,高於每公斤2毫克標準。

史東甫指,今次驗出的無機砷含量,進食後雖未必有即時生命危險,但有可能引致上吐下瀉。砷和鎘兩種重金屬均長遠影響健康,砷會導致膀胱癌、肺癌、皮膚癌,鎘會損害肝和腎功能。

對於有螢光魷魚刺身驗出含霍亂弧菌,感染及傳染病科林緯遜醫生指弧菌存在於被污染的海水中,霍亂弧菌亦有部份血清型號致病性較高,短時間內會「屙大量水狀糞便,如果唔能夠迅速補充水份,會導致脫水」。

食環署回覆指,根據《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任何人不得售賣金屬含量超出法例上限的食物供人食用,違者最高可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去年11月至今年4月間,署方抽取逾3,400個水產及相關製品(包括生蠔、魷魚、海膽及刺身等),除三個魚及一個蟹樣本驗出金屬雜質或獸藥殘餘含量超標等外,其餘樣本通過檢測。

至於有街市涉違規售賣刺身等,該署證實元朗大橋街市勝仔記海鮮、大埔墟街市陳沛海鮮及聯和墟街市炳記鮮魚未領有售賣不經烹煮而食用的蠔或刺身的書面准許。該署去年11月至今年4月於上述街市三個攤檔分別共巡查188、193及195次,惟並未發現有違規情況。根據《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違規售賣限制出售食物,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另加每天罰款最高900元。

該署在本報查詢後,已再次到場巡查及警告相關負責人如售賣限制出售食物,必須得到署方書面許可,否則會遭檢控。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本報委託公大副教授史東甫化驗海膽等刺身樣本。

■史東甫指砷和鎘均長遠影響健康。

■大埔墟陳沛海鮮所售海膽被驗出每公斤含0.587毫克砒霜。王子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