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測11至16歲打針成效 製本地數據 冀下學年全面復課

港大測11至16歲打針成效 
製本地數據 冀下學年全面復課

【疫情何時了】

【本報訊】港大團隊正為11至16歲青少年進行接種疫苗研究,並邀請他們的父母一同參加。負責研究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指,7月料有初步數據交予政府,期望提高青少年群組的接種率,帶動下學年9月全面回復正常面授課堂,「長遠希望小學生都能打針」。有專家認為可否全面恢復面授課程,最重要視乎疫情是否受控,疫苗只是附加防控工具。

早前美國當局批准BioNTech(復必泰)用於12至15歲青少年,香港政府亦聯絡藥廠索取數據,以交予專家委員會審視,決定是否將疫苗接種年齡門檻降低至16歲以下。 身兼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的劉宇隆接受商台專訪時指出,其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團隊正為11至16歲青少年進行接種疫苗研究,目標招募各100人接種復必泰和科興疫苗,暫分別有逾40和20人報名參與。

逾60人報名 暫無嚴重反應

他表示參與者於5月8日起,已陸續到港大營運的鴨脷洲體育館疫苗接種中心打針。計劃為期三年,會定期檢測參加者體內抗體及T免疫細胞反應,比較疫苗對青少年及成人效力,參加者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報告反應。

劉稱,至今無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只出現疲倦或輕微針口痛,「會先觀察參加者接種兩劑疫苗後四星期反應,預計7月有初步數據,畀政府同市民參考,若能隨即推動中學生積極接種,有機會到下學年9、10月可全面恢復穩定面授課堂,長遠希望小學生都能打針。」

他相信港府短時間內,可向藥廠取得12至15歲人士接種復必泰數據,專家委員會會立即審視,又指藥廠正研究2至12歲接種群組,相信三至四個月內有數據;科興亦正擴大3至18歲人士接種的研究,相信夏季後有數據。 他料本港降低接種年齡門檻會成事,關鍵在於市民有否信心,「樽頸位係信心,若市民欠缺信心,打針年齡降到幾多歲都無用,希望透過今次研究,由港大為本地人進行,數據嘅說服力應遠高於藥廠提供嘅數據。」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認為,可否全面恢復面授課堂,最重要視乎疫情是否受控,疫苗只是附加防控工具,「就算打咗疫苗仍有機會感染同傳播,最重要係疫情控制,而唔係睇個別群組嘅接種率。」他指,有本地數據供市民參考是好事,但認為宜待歐美廣泛推動兒童接種的成效,確立安全性,本港才考慮暑假降低打針年齡,「一來有數據支持,二來大家方便時間去打,推行會比較順利啲」。

教協副會長葉建源表示,市民對疫苗欠信心,源於疫苗對身體長遠的影響所知有限,認為港大相關研究有助增加市民信心。他認為接種比率越高,會增加全面復課的信心;教育界亦希望疫情爆發風險下降,可盡快恢復全日面授課堂,有助學生早日恢復正常學習及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