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樓價高踞不下,更有調查報告指,港人須不吃不喝近21年才能「上車」,故近年不少父母實行資助首期,甚或「full pay」助子女置業。有學者及代理預料,相關情況未來將越見普及,並成為市場主要購買力。
立法會秘書處早前發表研究報告指,本港樓價過去年15年急升近四倍,首次置業人士平均年齡推遲至44歲;而單憑工作入息,年輕一代亦難以追趕樓價。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指,現在新盤的買家,主要是「成功靠父幹」及「新香港人」;並指出年輕一代畢業後10年,月薪或只有2萬至3萬元,「自己都唔夠用,點儲夠首期?」林續稱,今時今日香港人買樓的條件,「係必須你本身已經有一間樓(或父母有),而唔是打工……呢個就係資產主義,新資產只能靠舊資產變出嚟,然後越變越多,而唔是努力工作」。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由於政府早年實施「辣稅」,加上銀行存款利率長期處於低位,「錢放喺銀行都冇用」,故近年不少父母亦會資助首期,甚或「full pay」為子女置業。陳續指,許多早年已清還按揭貸款的業主,財政壓力較小,為下一代入市能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