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香港曾興起養蟻熱潮,店舖及拍賣網都有出售外國引入的養蟻套裝。但由於當時養蟻者未知引入未經許可進口蟲害入港屬違法,了解法例後,養蟻熱潮亦隨即告終。熱潮雖減退,但仍然有一班螞蟻愛好者每星期都會組團,凌晨出發上山觀蟻,今次就帶大家跟着「真.香港蟻民」行夜山睇螞蟻。
凌晨12時來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松仔園入口,記者與螞蟻愛好者Jason Law及他的鐵腳團友阿豪,準備出發上山。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有紅藍啡黃四條林徑,這晚的觀蟻團我們選了長6公里的藍徑,日間時分正常步速約1.5小時便可行完,但是夜行觀蟻的話就未必了。還未走到入口,Jason便駐足觀看並拍攝着告示牌上的一隻小螳螂,「我純粹是為了觀蟻而行山,阿豪則會觀賞其他生物。雖然我對其他野生生物不太熟悉,但也很想親眼看見。」
我們慢慢地前進,眼睛一直凝視着山邊的石牆,搜索生物的動靜。作為觀蟻初哥,真的很佩服Jason等人,眼睛像開啟了夜視功能,連日間都很難發現的昆蟲,他們卻找出來了。路過看見能夠移動的石頭或木塊,他們都會去翻查下面會不會有蟻巢,Jason說:「基本上是全方位去尋找,會找石頭下面、坑渠邊、樹幹位或是草堆入面。」話口未完便發現一條行軍蟻隊伍,Jason立即伏在地上,探頭去看螞蟻,再沿着螞蟻路徑尋找蟻巢出入口。問Jason找到出入口後會怎樣,他說:「其實都係得個知字,我們不會去翻牠們的巢。」如他所說,夜行只為了單純地看螞蟻。
行了45分鐘才完成了四分一路程,看到前方的公廁他們一聲不發直奔進內,我以為他們要上洗手間,但原來是要找蟻后。阿豪說:「公廁才是寶地!因為蟻后交配的時候有習性,會追光源。」可惜這晚在廁格內並無發現,走到外面的告示板,他們又蹲在柱腳旁研究起來。Jason解釋:「這些戶外建築物經常都會腐化,有一些罅隙,螞蟻便會暫居在此。」他們看到「舉尾蟻」正把未受精的處女蟻后搬離巢穴,準備婚飛(即繁殖)建立新的蟻巢。
選擇這條路徑的原因是會經過猛鬼坑,有水源的地方有機會看到不同的生物。經過前面的一段路,我明白為何大家會選擇夜行,昆蟲在夜間活動較活躍,加上在寧靜和漆黑的環境,更易於集中探索和發掘。除此之外,亦因為不想別人把他們當成異類,阿豪解釋:「日間觀蟻時,自己像變成野生動物,有很多人會望會問你在做甚麼,答問題多過尋找螞蟻。」Jason認同:「貪凌晨時分山上沒有人,養螞蟻需要了解牠們的習性,因為每一個族群對生活空間的條件都不同,有一些需要較潮濕,有一些要乾燥一點。上網未必搜尋到相關資訊,我們需要在野外親眼看。」
在走了一段路也沒大發現之際,Jason突然有所行動,捉住了一隻紅足穴猛蟻。「這是在香港體形比較大的螞蟻種類,牠最特別的地方是受驚時會噴出泡沫。」他解釋不是每個品種都可以放上手,一來螞蟻可能有攻擊性,二來有些品種太脆弱,也不可以拿上手。「這一隻叫猛蟻屬,通常會有一個硬殼,身體比較強壯沒有這麼容易受傷,我才夠膽拿上手欣賞。」觀賞過後Jason便把蟻放回原位,他們其中一個宗旨是,不要影響和破壞到蟻原有的環境。
Jason說,由於香港屬亞熱帶氣候,有良好的動植物棲息環境,加上不少外來入侵蟻種,依附着貨運物件來了香港寄居,故香港的野生螞蟻種類算多。但入侵品種在這裏缺少天敵,氣候又比原生地更好,所以繁殖迅速甚至橫行霸道。在養蟻熱潮盛行時,便有生態學家警告,胡亂從外地引入蟻品種,有可能在香港釀成生態大災難。Jason非常同意,甚至如果看到有入侵品種,他會狠下心把牠們的族群消滅。他說:「我希望幫助本土蟻,幫牠們尋回生活空間。」
雖然Jason也有自己的養蟻小天地,養的是本土蟻種,但他表示上山觀蟻會有另一番體驗,由於山上環境不同,螞蟻的行為模式也有不同,有時便是要親身觀察,才能分析到蟻種真正的屬性。
我們繼續走到水務署建築物後方的斜坡,終於發現了Jason今日想要尋找的蟻種:高山鋸針蟻(山大齒)。鋸針蟻的嘴部有180度觸發式大顎,大顎內部生有板機毛,當觸碰到獵物,板機毛大顎就會以全世界最快的咬合攻擊速度關上,只是0.13毫秒,甚至讓牠們反彈到8至10厘米遠的距離。有這麼厲害的特性,我還以為牠一定是香港蟻界的王者,但阿豪和Jason說:「牠反而是弱者,走了整個山頭才發現到牠們。牠口部的攻擊力不是要來對付其他螞蟻,是為了逃生和捕食而設。牠們只能吃得到軟體的動物例如毛毛蟲,如果有其他螞蟻走進了牠們的巢穴,牠們很難對抗入侵者。」
Jason指飼養螞蟻最享受的是觀察牠們的社會性,他形容每個蟻巢都是一個獨立的社會,「螞蟻的社會其實和人類很相似,牠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群體而努力。有蟻負責找食物,有蟻負責飼養下一代,這個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但社會對養螞蟻存在爭議,主要因為有養蟻者非法走私外國品種,對本土生態不了解,甚至不負責任地因生厭而把入侵品種放到野外,造成生態災害。
Jason說他曾經也是對生態毫不了解的蟻民,但隨着養蟻年資增加,對生態認識深了。他更定了一個標準:只會養本地品種的螞蟻。「不要說不負責任,就算是不小心倒瀉了,蟻后逃脫都是一個問題。我飼養螞蟻就好像其他人飼養寵物一樣,會好好保護牠們,不會讓牠們逃脫的。」
對行山觀蟻,Jason充滿熱情,「有些高山蟻種,需要在海拔再高一點的地方才可發現到。香港始終有很多地方我們還沒踏足過,例如有很多偏僻的山路還需要時間去發掘。」對於螞蟻飼養,Jason說正如很多寵物主人一樣,一定會養到牠們終老。
記者:鄭汝翹
攝影:張志孟、鄭明川